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浑敦的意思、浑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浑敦的解释

同“ 浑沌 ”。《山海经·西山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 帝江 也。”《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 浑敦 。” 杜预 注:“浑敦,不开通之貌。”按,浑敦,《史记·五帝本纪》作“浑沌”。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左传》‘浑敦’, 杜 解谓不开通之貌。《庄子·应帝王篇》:‘中央之帝为 浑沌 ,无七窍’,亦此义也。今音转谓人不开通者为昏蜑。”按,昏蜑,即浑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浑敦,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原始形态描述 《汉语大词典》记载,"浑敦"指未分化、无定形的原始状态,如《山海经·西山经》描述"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此义项源于上古神话对宇宙初始形态的想象(来源:《汉语大词典》)。

二、哲学概念延伸 在道家典籍中,该词发展为哲学范畴,《庄子·应帝王》"中央之帝为浑敦"的寓言,喻指天地未分时的元气状态,后被引申为自然本真、未经雕饰的原始存在形态(来源:《庄子译注》)。

三、认知状态指代 《古代汉语词典》收录其"蒙昧无知"义项,如《左传·文公十八年》"谓之浑敦"杜预注"不才子,顽嚣不友",此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对心智未开者的形容(来源:《古代汉语词典》)。

四、现代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指出,当代语境中多作"混沌"异体字使用,既可形容事物混杂无序的状态,亦指思维混乱不清的认知状态(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浑敦”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需结合文献及语境理解,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

一、神话传说中的凶兽形象

  1. 形态特征
    根据《山海经·西山经》描述,浑敦(又称“帝江”)外形如黄色皮囊,赤红如火,六足四翼,无面目却能识歌舞。另有《神异经》记载其状如犬,长毛四足,无耳无心,象征混沌无序。

  2. 四凶之一的身份
    在《左传·文公十八年》中,浑敦被列为四凶之一,是黄帝之子驩兜的化身,因凶德被流放边疆以御魑魅。其特性为“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代表顽固邪恶。

二、引申的语义演变

  1. 形容人性情愚钝
    章炳麟在《新方言·释言》中指出,“浑敦”即“不开通之貌”,后演变为方言中“昏蜑”(即“浑蛋”),指人冥顽糊涂、不明事理。

  2. 古籍中的其他用法
    部分文献(如)提到“浑敦”有纯朴、淳厚之意,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上下文确认。主流解释仍以负面含义为主。

三、相关文化背景

总结来看,“浑敦”既可指神话生物,也用于批判人性中的愚顽凶恶,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如需深入考据,可参考《左传》《山海经》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览...

剥斲被服边幕閟闼博古残碑单于成袭陈家紫丑角的乳茶德云订立豆青断点恶垛否戾服驭旮旯儿拐子龢熟厚施涣诏假楼健斗讦露静落惊慴旧疾计无返顾朗朗脆脆两河流言蜚语留遗礼重陆梁面如冠玉难得懦脆前襟后裾七搭八扯切响弃甲桑轮散牧三逆伤创稍息锁上天君田首铜氨丝媮息图南翼兔啮完熟违教渥沛小累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