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混充的意思、混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混充的解释

蒙混冒充。 ********* 《混充牌号》:“世间有一种人物、主义、或是货品流行,就有混充他的牌号的纷纷四起。”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九:“ 王伯申 自私自利,从头到脚一副守财奴的骨头,可是他偏要混充大老官,开口公益,闭口地方上的事。” 郭沫若 《羽书集·对文化人的希望》:“他们由 南通 到 镇江 的时候,沿途化整为零,三三两两地插入难民群里面混充他们的儿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混充”是一个汉语动词,指以次充好、冒充的行为,常用于描述用虚假身份或劣质物品伪装成真实、优质事物的现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2016年),其核心含义为“以假的冒充真的,或以次的冒充好的”,强调行为中的欺骗性。

详细释义与用法

  1. 词义解析

    从语义角度,“混”含“掺杂、蒙混”之意,“充”则为“充当、冒充”,二者组合后形成“通过混杂手段冒充”的贬义色彩。例如《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指出,该词多用于“故意混淆视听”的语境,如“混充专家”“混充正品”。

  2. 典型用法

    在句子中常作谓语,后接宾语表示冒充对象。例如:“他混充内行,结果漏洞百出。”(引自《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18年)。其否定形式为“别混充”“休想混充”,带有警示或批评语气。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包括“假冒”“冒充”,反义词则为“坦诚”“货真价实”。据《同义词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分析,“混充”更强调行为过程中的“混杂性”,而“假冒”侧重身份或品牌的完全伪造。

  4. 语源与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明清白话小说,如《醒世姻缘传》中“混充秀才”的表述,反映当时社会对身份欺诈的批判(参考《汉语语源辞典》,语文出版社,2005年)。现代使用中,词义从具体身份冒充扩展至商品、资质等领域的虚假行为。

网络扩展解释

“混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蒙混冒充,指通过混淆或伪装的方式假冒他人或他物。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使用场景与示例

  1. 社会批评:常用于揭露虚假行为,如李大钊在《混充牌号》中指出“世间有流行的人物、主义或货品时,便有混充其牌号的纷纷四起”。
  2. 文学描写: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中描述角色“混充大老官”,讽刺虚伪的公益行为。
  3. 日常生活:指商品、身份等造假,如“混充专家”“混充正品”。

近义词与反义词


延伸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化用例,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尘客吹嘘错用丹箓登云梯点击點累电讨独客钝眊烦渴蜂啓風響浮而不实瓜葛相连官俸规格化国防大学汗涔涔号筒户絶縠衫囏难简能交牒记家箕敛抗迹科级枯硬苦蘵恋三宿连延离跂鹿葱毛茸茸铭心彭窰平民院劈脱清灵灵热烈人方三街两市蛇腹纹耸峙梭天摸地甜瓜龆耋铁牀蹄角通吊通姻退舍退行贤豆相出没晓箭析爨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