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身体向前倾。多形容对人谦卑恭顺。《后汉书·隗嚣传》:“ 嚣 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旧唐书·窦建德传》:“﹝ 竇建德 ﹞每倾身接物,与士卒均执勤苦,由是能致人之死力。”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艺祖 既天姿英特,问其年,復亥生也。 永德 大喜,倾身事之。” 明 高启 《南宫生传》:“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2).竭尽全力。《史记·酷吏列传》:“ 周阳侯 始为诸卿时尝繫 长安 , 汤 倾身为之。”《后汉书·郭太传》:“乡里有忧患者, 淑 輒倾身营救,为州閭所称。” 清 方苞 《孙徵君传》:“而 奇逢 独与 定兴 鹿正 、 张果中 倾身为之。”
“倾身”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身体前倾,表示谦卑恭顺
指通过身体姿态向前倾斜,表达对他人的尊敬或谦逊态度。这一用法多见于历史文献,如《后汉书·隗嚣传》记载:“嚣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旧唐书》中也提到窦建德“倾身接物,与士卒均执勤苦”,体现其亲民作风。
竭尽全力,不惜付出
强调为某事或某人投入全部精力或资源。例如《史记·酷吏列传》中描述周阳侯“汤倾身为之”,《后汉书·郭太传》亦记载乡里遇难时“淑辄倾身营救”()。
与“倾身”相关的词汇包括“倾国倾城”“吐胆倾心”等,均含“倾尽”之意,但具体语境需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出处,可参考《后汉书》《旧唐书》等文献。
「倾身」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全力以赴、毫不吝惜地出力、投入。该词由「倾」和「身」两个部分组成。
「倾身」的部首是「亻」(人),它位于汉字的左边。拆开「倾身」后,可以得到「亻」和「丞」两个部分。其中,「亻」的笔画数为2,「丞」的笔画数为8。
「倾身」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经典文献《礼记·中庸》中。在古代,「倾身」用作一种礼仪行为,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一种形容词,用来形容人以及其行为方式。
「倾身」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傾身」。
古代的「倾身」写法为「傾身」,其字形更为古朴,强调了词义中的倾斜和倾倒之意,与现代字形稍有差异。
1. 他毫不犹豫地倾身帮助了那个需要帮助的人。
2. 她倾身尽力为社区做出贡献。
3. 在这个困难的时刻,他们纷纷倾身相助,展现出了团结的力量。
4. 这位运动员在比赛中倾身投入,最终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倾心」、「倾注」、「倾向」、「倾听」、「倾斜」等都是和「倾身」相关的词汇。
「全力以赴」、「毫不吝惜」、「竭尽全力」等可以作为「倾身」的近义词。
「漫不经心」、「敷衍了事」、「不闻不问」等可以作为「倾身」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