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混充的意思、混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混充的解釋

蒙混冒充。 ********* 《混充牌號》:“世間有一種人物、主義、或是貨品流行,就有混充他的牌號的紛紛四起。”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九:“ 王伯申 自私自利,從頭到腳一副守財奴的骨頭,可是他偏要混充大老官,開口公益,閉口地方上的事。” 郭沫若 《羽書集·對文化人的希望》:“他們由 南通 到 鎮江 的時候,沿途化整為零,三三兩兩地插入難民群裡面混充他們的兒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混充”是一個漢語動詞,指以次充好、冒充的行為,常用于描述用虛假身份或劣質物品僞裝成真實、優質事物的現象。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2016年),其核心含義為“以假的冒充真的,或以次的冒充好的”,強調行為中的欺騙性。

詳細釋義與用法

  1. 詞義解析

    從語義角度,“混”含“摻雜、蒙混”之意,“充”則為“充當、冒充”,二者組合後形成“通過混雜手段冒充”的貶義色彩。例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指出,該詞多用于“故意混淆視聽”的語境,如“混充專家”“混充正品”。

  2. 典型用法

    在句子中常作謂語,後接賓語表示冒充對象。例如:“他混充内行,結果漏洞百出。”(引自《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8年)。其否定形式為“别混充”“休想混充”,帶有警示或批評語氣。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包括“假冒”“冒充”,反義詞則為“坦誠”“貨真價實”。據《同義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分析,“混充”更強調行為過程中的“混雜性”,而“假冒”側重身份或品牌的完全僞造。

  4. 語源與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明清白話小說,如《醒世姻緣傳》中“混充秀才”的表述,反映當時社會對身份欺詐的批判(參考《漢語語源辭典》,語文出版社,2005年)。現代使用中,詞義從具體身份冒充擴展至商品、資質等領域的虛假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

“混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蒙混冒充,指通過混淆或僞裝的方式假冒他人或他物。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使用場景與示例

  1. 社會批評:常用于揭露虛假行為,如李大钊在《混充牌號》中指出“世間有流行的人物、主義或貨品時,便有混充其牌號的紛紛四起”。
  2. 文學描寫: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中描述角色“混充大老官”,諷刺虛僞的公益行為。
  3. 日常生活:指商品、身份等造假,如“混充專家”“混充正品”。

近義詞與反義詞


延伸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化用例,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八寶八寶飯抱表寝繩禀筭閉壅暢唓承前啟後聰明睿知遳子怠廢箪竹電逝砥砺廉隅短處貳郡二踢角發憤自雄飛鴻佛門複位割付擱置公規密谏歸身行百裡者半九十黑光橫發橫溢晃瀁化言阍犬較名井田九埏刻肌爛柯山流氓無産者逦倚龍武兵論帖羅師眊然浼止木闆鞋您家翩翩少年憑愚謙馴寝石绮談人徒尚然燒焊夙夜在公天時不如地利不如人和偷安讬好土頑遐士忻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