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刑部。《通典·职官五》:“比部郎中一人。 魏 尚书有比部曹, 晋 因之。 宋 时,比部主法制。 齐 、 梁 、 陈 皆有比部曹, 后魏 亦然。 北齐 掌詔书律令勾检等事。 后周 曰计部中大夫,盖其任也。” 唐 权德舆 《<唐故尚书兵部郎中杨君文集>序》:“二君者虽尝司密命,裁赞书,而终不越於諫曹、计部。”
(2). 明 清 以称户部。 明 赵南星 《王先生行状》:“己丑冬,余官选部郎,友人 姜仲文 以计部郎请告还。” 明 鹿善继 《与贺中冷书》:“夫人情所趋者权也,天下之权,外在抚按,内在銓部,而计部之权,轻於飞羽。”
(3).旧指*********。 蔡锷 《与唐继尧等讨袁通电》:“又若财权集於内府,计部徒建空名。”
计部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词汇,主要作为古代官署名称的别称使用,其核心含义指向掌管财政、户籍、赋税等事务的中央机构。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说明:
本义与核心职能
计部是户部的别称,尤其在明清时期常用。户部为古代中央行政机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是国家财政经济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
(参考来源:《辞源》、《汉语大词典》、《中国历史大辞典》)
历史沿革与别称来源
“计部”之称,源于其核心职能之一——“计度、会计”。
(参考来源:《明史·职官志》、《清史稿·职官志》、《历代职官表》)
现代使用与引申
在现代汉语中,“计部”一词已非常罕见,仅限于研究历史、古籍或特定语境下的仿古用法。其含义严格限定为古代户部的代称,不再用于指代现代的任何财政或统计部门。理解此词需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
“计部”是中国古代(主要是明清时期)对中央财政管理机构——户部的别称,得名于其主管国家财政收支核算(计度、会计)的核心职能,负责全国的户籍、土地、赋税、俸饷、仓储等经济事务。该词属于历史词汇,现代已基本不用。
“计部”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时期有所演变,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解释:
刑部
在唐代以前,“计部”曾指代刑部,主管法律与刑罚事务。例如《通典·职官五》记载,北齐时期“掌詔书律令勾检等事”,后周改称“计部中大夫”。
明清时期的户部
明清两代,“计部”多用于指称户部,负责国家财政、户籍等事务。如明代赵南星《王先生行状》提到“计部郎”,鹿善继的《与贺中冷书》也提及计部职权“轻於飞羽”。
民国时期的财政部
近代文献中,“计部”被借指财政部。蔡锷在《与唐继尧等讨袁通电》中批评“财权集於内府,计部徒建空名”,即指财政部的职能虚化。
补充说明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或诗词例证,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
拜年冰壶鄙滞潮白重整旗鼓大本诞倨殚屈倒跌大司农帝籍诋议凤羽风枝广广闺闼号啕大哭厚款黄茅瘴惛迷螹离计极金篦刮目禁不住棘皮动物汲冢周书开声狂愚滥词两下历蓂陵蔑轮舆旅坟卖解密斯哦呵拍胸脯蒲望孅弱且战且退穷陬僻壤崎危乳脂赏假闪露申祝适性忘虑守祀叔父随脚唐贡佻轻头茶偷息秃骭拓开外患晓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