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旌旗名。《左传·昭公十年》:“公卜使 王黑 以灵姑銔率,吉。” 孔颖达 疏:“灵姑銔者, 齐侯 旌旗之名……《礼》,诸侯当建交龙之旂,此灵姑銔盖是交龙之旂,当时为之名,其义不可知也。”
灵姑銔为汉语罕见复合词,现代权威词典未收录完整词条,需拆解单字释义并结合古籍用例分析其文化内涵:
灵(靈)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2卷,ISBN 978-7-5326-4890-6。
姑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4版,ISBN 978-7-100-11550-9。
銔(pī)
来源:《中华字海》(中华书局)第8卷,ISBN 978-7-101-06335-1。
“灵姑銔”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年》载鲁国季平子与郈氏斗鸡事件,原文:“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益宫于郈氏,且让之。故郈昭伯亦怨平子……公若献弓于公为,且与之出射于外,而谋去季氏……公为告公果、公贲。公果、公贲使侍人僚柤告公。公寝,将以戈击之……公曰:‘执之!’亦无命也。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遂杀公若……灵姑銔以兵乱。”
因“灵”含神圣属性,“姑”涉女性神职,“銔”属兵器,后世文学中偶以“灵姑銔”代指:
“灵姑銔”为先秦礼制复合词,本义或属祭祀/仪仗兵器,因文献稀缺,释义需据字源与上下文推演。其文化内涵融合神权(灵)、性别符号(姑)与武力(銔),成为华夏礼器制度的特殊载体。
参考资料
“灵姑銔”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存在不同解释,需结合权威资料辨析:
古代旌旗名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年》,记载齐侯的旌旗名为“灵姑銔”,属于诸侯专用的交龙纹饰旗帜。其发音为líng gū pī,《左传》原文记载:“公卜使王黑以灵姑銔率,吉。”孔颖达疏注指出这是齐侯的礼仪旗帜,具体象征意义已不可考。
引申的文化内涵
作为诸侯仪仗,灵姑銔体现了周代礼制中等级森严的旗章制度,可能与军事、祭祀等重大仪式相关,但无明确文献佐证其具体功能。
网络释义:神秘力量或兵器
部分非权威资料将“灵姑銔”拆解为“灵姑”(神灵)与“銔”(兵器),引申为“超凡武器”或“智慧象征”。这种解释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现代文学或网络语境下的衍生义。
成语误读:聪明女子
个别词典将其标注为成语(líng gū zī),形容女性聪慧,但此说法与《左传》原始记载及发音(pī)明显冲突,可能为讹传。
推荐采用第一种释义,即“古代旌旗名”,源自《左传》的礼制记载。其他解释多为现代附会或误读,建议在学术研究或古文阅读时以经典文献为准。若需深入了解,可查阅《春秋左传注》等权威注疏。
八采白眼儿避邪铲除沉住气齿齯椎心辍味道次大政雕虫末技丁字尺东非高原东区发愧風奇芣苢改作挂扯怪话乖宜龟辩龟筒含污忍垢诲言火上弄冰驾到痎痁了高潦污理不忘乱里程藜蕨丽土隆想棉花套子命案迷踪艺闹洞房宁安殴打琦赂穷凑羣龙睿蕃沙塞子煞账神浒神虚示世送年提铃喝号廷掾头昏脱节牛挽士惟命是听相戹祥顺谢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