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这顽皮贼骨,不打不招。左右,与我採下去,着实打呀!”
顽皮贼骨是由“顽皮”与“贼骨”组合而成的汉语成语,多含贬义,用于形容人品行不端、刁滑奸诈。以下从语义、用法及来源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顽皮
指人顽固狡猾、不服管教,常带有无赖习气。该词可追溯至元代戏曲,如关汉卿《窦娥冤》中:“这顽皮贼骨,不打不招。”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贼骨
“贼”在此指奸诈狡猾,“骨”喻指内在品性,强调根性恶劣、惯于行恶。如《金瓶梅》第九十三回:“贼骨顽皮,常挨打骂。”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整体含义
形容人本性顽劣奸猾,难以教化,多用于斥责无赖之徒或奸恶之人。
例证:明代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李彪是个顽皮贼骨,一任打着,只不开口。”
反义词:忠厚老实、淳朴敦厚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刘洁修编著,开明出版社,2009年)
指出“顽皮贼骨”源于元明戏曲小说,是市井口语的书面化表达,反映对市井无赖的批判。
《中国俗语大辞典》(温端政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强调其双词并列结构,通过“皮”“骨”的具象化比喻强化对品性的贬斥。
“顽皮贼骨”以具象化的身体特征(皮、骨)隐喻人性之恶,是汉语中批判刁顽品性的典型表达,其语义历经元明清文学沉淀而固化,至今仍具生命力。
“顽皮贼骨”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形容品行不端、狡诈无赖之人。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若需更深入探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元代戏曲原文或现代权威词典释义。
媕浅波逃卜林存根当丧等式都房抖搜对话風言風言霧語纷罗凫臇浮螘共同簋簠刿鉥颔雪堠鼓花粉懽乐奸豪角进疾急旧窠鬎鬁迈等冒名茂选梅粉麋沸蚁动呐吃拏事骈杂奇花异草青钱选栖山器志曲泉人彘入情入理三杨色相社祭神经痛射乌市府识举视人如伤守睛收族霜臯肃霜图障婉缛危国危迹显讼校力销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