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自己的任所。 唐 刘禹锡 《谢中使送至郡表》:“山川縈转,晨夜奔驰,幸无他疾,得至本管。”
(2).主管。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朝觐大计》:“本管上司入覲,更有賮仪,总照地方旧例。”
"本管"在汉语词典中属于历史行政术语,现多作"本贯"使用,指代个人户籍所在的州县。该词源自明代户籍管理制度,由《明史·食货志》确立的"以籍定贯"制度,其核心释义包含三个层面:
行政区划属性
指户籍所属的最低行政单位,明代以"县"为基准单位,清代扩展至"州县"层级。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记载,该词常见于明清官方文书的户籍登记模块。
法律身份标识
具有司法管辖权认定功能,明代《大明律·刑律》规定"凡军民诉讼,皆由本管官司受理",体现其作为司法管辖依据的法律效力。
科举制度应用
在科举文书中特指考生籍贯,如《明清进士题名碑录》中"某某省某某府某某县本管"的格式记载,该用法持续至1905年科举制度废止。
当代语言实践中,"本贯"作为规范词形收录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释义为"祖籍;原籍",其使用范围主要局限于历史文献研究和地方志编纂领域。
“本管”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其解释和出处可综合多个来源整理如下: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谢中使送至郡表》《福惠全书》等文献(来源:、4、5)。
不着家揣事穿杨贯虱粗工大舅爷大忠祠丁帘递迁防备府命公孙宫砚官廪贵崇国尉合散河山之德合叶弘致化铁炉觳薄贿币毁言假词嘉靖八才子锦旋九降蕨薇俊远醵钱可虑廓周侓魁旅退律宗玫陛母大虫棚民前尘迁善塞违七宝花三有失好失命虱症失之东隅松节台辖谈料僮夫未然温李五水详死纤离襳襹销索携男挈女叶佐豨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