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悔吝的意思、悔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悔吝的解释

亦作“ 悔恡 ”。1.灾祸。《易·繫辞上》:“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东方朔》:“ 文帝 时政颇遗失,皆所谓悔恡小疵耶。” 唐 杜甫 《送李校书》诗:“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 清 黄景仁 《闲居》诗:“名象实易玩,悔吝虚已消。”

(2).悔恨。《后汉书·马援传》:“出征 交阯 ,土多瘴气, 援 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释争》:“若然者,悔恡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 唐 李咸用 《猛虎行》:“须知《易水歌》,至死无悔吝。” 明 唐顺之 《与董后峰宪副书》:“野人一入仕途,百般悔吝,禪家所谓猢孙入布袋,真可一笑也。”

(3).谓追悔顾惜。 唐 司空图 《疑经》:“纵天王制用失节,多取於诸侯,如欲垂诫,即书於 周 史可矣;若书於诸侯之史,是悔恡其货而侮王命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悔吝”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哲学色彩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理解:

一、基本释义

  1. 灾祸
    源于《周易·系辞上》“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指因过失或忧患引发的祸患征兆。例如唐代杜甫诗句“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即用此意。

  2. 悔恨
    强调因过错产生的内心懊悔,如《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出征时“无悔吝之心”,指无后悔之意。

  3. 追悔顾惜
    指事后既后悔又心存纠结的状态,如唐代司空图所述“悔吝存于声色”。

二、字形与内涵差异

三、哲学延伸

在《周易》体系中,“悔吝”介于吉凶之间,代表可通过主观修正改变结果的小瑕疵。如六爻关系中,得位、居中则吉;失位则现忧虞之象,需通过“悔”调整以避凶趋吉。

引用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悔吝》的意思

《悔吝》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指对自己的过失或贪心感到后悔,而又不肯放下身段或舍弃。它有时也可以描述一个人因为过于节俭而限制自己的享受,甚至拒绝给予帮助与慷慨。

拆分部首和笔画

《悔吝》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是心字旁,右边的是口字旁。心字旁代表心思感情,而口字旁代表言谈。总共有15个笔画,其中心字旁占了6个笔画,口字旁占了9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悔吝》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的一句话:“拂文德,凶”,意为拂去美德会带来不祥。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并被广泛使用。在繁体字中,《悔吝》的写法依然是「悔吝」,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悔字的写法略有不同,它的旧字形是「悔」字两边各有一个心字旁,中间是口字旁,“口”字旁的上部呈弧形。吝字的旧字形是「吝」字两边也各有一个心字旁,中间是口字旁,整体形状与现代写法相似。

例句

1. 我深感悔吝,后悔没有奋发努力的决心。

2. 他悔吝地闭嘴,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悔过自新、懊悔、后悔不已。

近义词:后悔、懊悔、懊丧。

反义词:知足、满足。

别人正在浏览...

百夫雄报雠罢职辈份坌涌冰鉴参乱参谢操右券禅絮沾泥朝烛称是乘时椎埋屠狗娥娥枋榆飞起凤字牌服善浮石乖背光杆司令贯矢活动气儿齎运濬浦开果口诵心维疗贪灵桌丽藻孷孳美艳面市磨动墨晕慕贤嫩蘂陪陵凭空贫困潦倒破瓜泼火雨阡亩棋楠香劝和权横诎节仁事十二峰守瘗率土霜脊岁制特兀畋食土布推转小老虎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