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名。在 东海 。《楚辞·王逸<九思·伤时>》:“观 浮石 兮崔嵬,陟 丹山 兮炎野。”原注:“ 东海 有 浮石之山 。”
(2).山名。在今 江西省 南康县 西,形如覆钟,水环其外。 宋 苏轼 《留题显圣寺》诗:“ 浮石 已乾霜后水, 焦坑 閒试雨前茶。”
(3).岩浆凝成的海绵状的岩石。很轻,能浮于水面,故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亦可以浮石水蜂窠化,包彤蛇黄合之,可引长三四尺,丸服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闽 有浮石,亦类羊肚,而败絮其中,置之水中则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一·浮石》:“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状如水沫乃鐘乳石,有细孔如蛀窠,白色,体虚而轻,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咸,入药更良。”
(4).石磬。 唐 张仲素 《玉磬赋》:“练嚮而鸣球可谐,还和而浮石非匹。”参见“ 浮磬 ”。
浮石是一种火山活动形成的天然多孔岩石,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浮石又称火山石或江沫石,是火山喷发时岩浆急速冷却形成的玻璃质多孔岩石。其形成过程涉及岩浆在高压下突然减压,导致内部气体膨胀形成密集气孔结构,孔隙率可达71.8%-81%。
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₂),属于硅酸盐类矿物。典型特征包括:
主要分布于火山活跃地区,如意大利、土耳其、美国、希腊及中国长白山脉等地。
(注:完整信息可参考搜狗百科、土巴兔装修大学等来源)
浮石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浮和石。
拆分部首和笔画:浮字的部首是水,总共有10笔。
拆分部首和笔画:石字的部首是石,总共有5笔。
浮石的来源:浮石是指能够在水面上漂浮的石头。它可以指一种水下由于长期吸收水分而发生膨胀的岩石,也可以指在水中流动中被冲*********的岩石颗粒。
在繁体字中,浮石的写法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浮石的古时候写法与现代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
例句:他捡起了一块浮石,惊讶地发现它能在水面上漂浮。
组词:浮石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形成新词,如浮石砂、浮石岩、浮石矿。
近义词:可替代浮石的词语有浮沉石、浮砾。
反义词:与浮石相反的词语是沉石。
哀宥白裌八极北籁筚门圭窬不杀长干曲抽筋剥皮慈泪大荒骆大长秋锻鍊独幕剧妒能害贤尔格繁庶反转片斐然乡风風毛分桃扶疏耕事狗宝观衅龟蓍过刑闳逸黄芜回溯壶口瀑布家娘矫揉造作狡妄结队诘诛进敍开吊肯板哭笑不得六如居士陋才乱点鸳鸯谱落锁卖课门吊暖鞋乾脆利索岐伯棋劫琼蕤深奸巨滑舍缘豆殊越铜围土茯苓为国捐躯危悚污斥乌卢班屑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