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毁齿。 宋 黄庭坚 《过家》诗:“亲年当喜惧,儿齿欲毁齔。”参见“ 毁齿 ”。
“毁龀”一词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是生僻组合或存在书写误差。现根据字义分别解析:
单字释义
组合可能性分析
建议:请确认词语出处或上下文,若为生造词需补充说明使用场景;若为古籍内容,建议核查原文避免字形讹误。
《毁龀》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词语,它指的是通过摧毁或破坏他人的家庭、亲情、友情等关系,以达到个人目的的行为。
根据《康熙字典》,《毁龀》由两个部首组成: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毁龀》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杨万里的《踏莎行》中,用来形容一种破坏他人家庭、亲情关系的行为。
繁体字为「毀齒」。
在古代,汉字「毁」的写法有时会用「毀壞」代替,「龀」的写法也有「齛」的变体形式。
他为了得到他人的财产,不惜采取了各种卑劣手段,包括诽谤、分离等,彻底毁龀了他与亲人的关系。
1. 毁灭:摧毁、破坏
2. 毁坏:使受损、糟蹋
3. 龀色:亲情、家庭关系
4. 毁谤:中伤、诋毁
5. 毁誉:贬损、诋毁
1. 毀誉:贤能夸奖、诋毁
2. 破坏:损坏、糟蹋
3. 分离:分开、离散
1. 保护:维护、保卫
2. 维护:保护、捍卫
3. 亲情:亲近、和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