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护国军的意思、护国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护国军的解释

1915年12月 蔡锷 、 唐继尧 、 李烈钧 等反对 袁世凯 称帝,在 云南 宣布讨 袁 ,组织军队,称护国军。1916年6月 袁世凯 病死,由 黎元洪 继任总统,护国军宣布解散。 梁启超 《邵阳蔡公略传》:“以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起护国军,提飢卒数千,转战 瀘 敍 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护国军是中华民国初年(1915-1916年)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共和政体而组建的军事力量。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

  1. 历史背景与目的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废除共和、复辟帝制,改元“洪宪”。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为首的西南地方军政领袖,在云南昆明宣布独立,成立“护国军”及“护国军政府”,旨在“护卫共和,讨伐国贼”。

  2. 军事行动与影响

    护国军分三路出兵四川、广西、贵州等地,与袁世凯的北洋军展开激战。其军事行动得到全国多地响应,加速了袁世凯政权的瓦解。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护国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3. 词义与历史定位

    从汉语构词看,“护国”即“保卫国家(共和政体)”,“军”指军事组织。该词专指这场特定历史事件中的讨袁军队,后成为民国初年反对专制、维护法统的象征性称谓。《辞海》将其定义为“辛亥革命后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军队”。

关联概念:护国战争(护国军发动的军事行动)、护国运动(涵盖政治军事的广泛反袁斗争)。

网络扩展解释

“护国军”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护国军泛指保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军事力量,强调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常作为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

二、历史背景

  1. 起源:1915年12月,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人在云南发起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军事行动,组建的军队称为“护国军”。
  2. 结局:1916年6月袁世凯病逝后,护国军宣布解散,黎元洪继任总统,标志着这一历史事件的终结。

三、名称由来

“护国军”名称由吕志伊(同盟会成员、护国起义策动者)提议。他在1915年与革命党人协商时建议此名,旨在突出“保卫共和政体”的目标。后经李曰垓等人支持,最终被采纳。

四、意义与影响

五、现代用法

如今“护国军”多用于比喻或成语中,代指捍卫国家利益的集体力量,常见于文学或历史讨论场景。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历史细节,可参考相关权威历史文献或学术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啊哟白马生编牒标拨标的猋竖螭魅雠害楮耳戳穿试验代纪捣虚撇抗点睛之笔东箭东讴咢咢返驾发噱鬼点子鹤膝会魁胡子蟾笳角进奬谨畏金真据凭磕撞宽宏大量库子蜡宫篮胁勒石门族棉窝窝明约衲衫浓腴攀炎附热跑起来破鼓乱人捶千金笑前流清防雀録趋时荣仕闪落市尺饰非文过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祏主绶带米首摄酥花谡然提笔五侯显身先我着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