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漠视。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上》:“ 萧日曂 之行孝,虽愚而情可悯,亦何忍概没之!爰因旧志所传,録而存之,其餘则各书名于后,以警世之恝视其亲者。”
您查询的“恝视”一词可能存在用字偏差。根据现有资料,中文词汇中更常见的是“迕视”,而“恝”与“迕”字形相近易混淆,现将两词分别说明:
迕视(wǔ shì)
释义:迎面直视,指用非礼的态度注视他人。
文献例证:如《高士传》记载隐士焦先“目不与女子迕视”,体现避讳直视异性的礼仪观念。
恝视(jiá shì,存疑)
“恝”本义为淡然、不经心(如“恝然”),但“恝视”未见于权威词典。若按字面组合可解作“淡然看待”,但需注意该词并非规范用法,建议优先使用“漠视”“忽视”等常见表达。
建议:若语境涉及礼仪禁忌,应使用“迕视”;若表达不在意之意,推荐使用通用词汇,或确认原词准确性。
《恝视》是一个汉字词语,它表示对事物漠视、冷淡的态度。这个词主要用来形容对一些事物视为无所谓或不重要的情绪或态度。
《恝视》的拆分部首是心字旁,它的部首是“广”,表示与心有关的事物。它的笔画总数为15画。
《恝视》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晚,它最早出现在元代王实甫的文学作品中。这个词的使用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描述人们对事物漠视的一个常用词汇。
《恝视》的繁体字为「恝視」。
在古时候,恝视这个词的写法可能和现在有一些差异。然而,因为古代的汉字形态复杂多样,具体写法难以确定。
1. 他对自己的不幸经历感到恝视,似乎并不在乎。
2. 她以一种恝视的眼神看着远方,仿佛没有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
恝然(形容词):心情平静、不动声色的样子。
恝然无动于衷(成语):心情平静,毫不在意。
恝然若失(成语):心情平静,仿佛失散了一样。
漠视、淡漠、冷漠
重视、关注、关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