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弹簧机栓。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一日》:“ 同治 九年, 英 人 亨利 作枪管, 马梯尼 作机簧,厥后军中一律改用机簧。”
“机簧”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弹簧机栓,主要指机械装置中起控制或触发作用的弹簧部件。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机簧”由“机”(机械装置)和“簧”(弹性元件)组合而成,特指枪械等机械中用于控制击发、装填等动作的弹簧部件。例如,清代薛福成在《出使四国日记》中提到,马梯尼改良枪械时设计了机簧,使军队广泛采用这种装置。
历史应用
在19世纪中后期,机簧被用于枪械的击发结构。例如,英国工程师亨利和马梯尼合作改进枪管与机簧设计,提升了武器的可靠性和射击效率。
现代延伸
虽然该词源于枪械领域,但在现代语境中也可泛指机械内部的弹性控制部件,如钟表、锁具等精密器械中的弹簧装置。
机簧是机械中通过弹性形变实现特定功能的部件,其历史意义与枪械发展密切相关,现代则扩展至更多精密机械领域。
《机簧》一词是指用于机械装置中的弹簧或发条。它用于储存和释放能量,使机械运动的过程更加平稳和有节奏。
《机簧》一共有两个汉字,分别是「机」和「簧」。其中,「机」的部首为「木」,「簧」的部首为「竹」。根据笔画计算, 「机」有7画,「簧」有19画。
《机簧》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可以说是一个传统的词汇。在台湾和香港等地,有时会使用繁体字「機簧」来表示。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机簧」的写法有所不同。其中「机」可以用「械」代替,而「簧」可以用「黄」替代。所以,古时候的写法是「械黄」。
1. 这台钟表的发条被损坏了,需要更换新的机簧。
2. 为了保证机械运动的平稳性,我们需要对机簧进行定期维护。
组词:发条、机构、弹簧钢。
近义词:发条、弹簧、弹簧片。
反义词:机械、死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