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周率。 清 戴震 《考工记图》:“ 郑 注用六觚之率,周三径一,约计大数尔,非圜率也。”参见“ 圆周率 ”。
“圜率”一词并非现代汉语中的标准术语,可能是对“圆周率”的误写或古语表述。以下是对可能含义的详细解释:
1. 若指代“圆周率”(π) “圜”在古汉语中通“圆”,如《周礼·大司乐》记载“圜钟为宫”,即指圆形钟器。因此“圜率”可理解为: $$ π = frac{周长}{直径} approx 3.1415926535... $$ 该数学常数用于计算圆形周长、面积等几何问题,在物理、工程等领域广泛应用。
2. 其他可能性 若为特定领域术语,可能需结合语境分析。例如:
建议:现代标准表述应使用“圆周率”,若需探讨古代数学术语,建议补充具体文献出处以便精准解读。
圜率是一个常见的汉字,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囗”和“口”,拼音为“huán lǜ”。共有13划。
“囗”是一个常见的偏旁部首,表示围绕、圈住的意思,属于象形字。笔画数为3。
“口”是一个常见的汉字部首,表示嘴巴的形状,也可表示说话的意思。属于指事字。笔画数为3。
“圜率”的字义有两个方向。一方面,“圜”表示圆形,即曲线上某一点到曲线上的另一点所划出的弧的长度。另一方面,“率”表示比例、系数的意思。因此,“圜率”指的是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斜率,可以理解为曲线在该点的倾斜程度。
繁体字“圓率”与简体字“圜率”意思相同,只是书写形式略有不同。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圈起来的“囗”称为“口字旁”,表示周围、围绕的意思。而在古籍和碑刻中出现的“圜率”字,字形会稍有改变,但仍可辨认。
1. 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圜率的概念来解答。
2. 圜率的计算可以通过微积分方法求得。
圜周率、圜周、曲率
曲率、斜率
直线、线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