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宫禁卫官。《左传·文公元年》:“ 穆王 立,以其为大子之室与 潘崇 ,使为大师。且掌环列之尹。” 杜预 注:“环列之尹,宫卫之官,列兵而环王宫。”后亦省作“ 环尹 ”。 唐 元稹 《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自居环尹,益茂勋勤。” 宋 苏轼 《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挥使制》:“出总元戎,作先声於士气;入为环尹,寓军政於国容。”
“环列之尹”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环列之尹”指皇宫禁卫官,主要负责统领卫兵环绕王宫进行守卫,属于宫廷禁卫体系中的重要职位。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文公元年》。据记载,楚穆王继位后,将太子宫室赐予潘崇,并任命他为太师,同时掌管“环列之尹”。杜预注解称其职责为“宫卫之官,列兵而环王宫”,即部署士兵环绕王宫护卫。
该官职体现了古代宫廷对禁卫体系的重视,其名称中的“环列”直接反映了卫兵环绕王宫布防的特点,属于早期禁军制度的组成部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原文及杜预注疏。
《环列之尹》是一个成语,意为“环绕、围绕之意”。
它的拆分部首是“亻”和“环”,其中“亻”是人的意思,表示与人相关的事物;“环”则表示环绕、围绕的意思。
《环列之尹》的笔画分别为9画(亻)+5画(环)+4画(尹),总共18画。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追溯到《周易·乾卦》中的一句话:“含章可贞,或従王事,无成有终,↑凶。”其中的“或従王事,无成有终,↑”即为“环列之尹”。意为跟随君王做事,虽然暂时没有成就,但最终会有成功。
这个成语在繁体字中的书写形式是「環列之尹」。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在略有不同,但整体形状基本相似。例如,在篆刻字中,人的部分可以更加简化,环的形状也可能稍有差异。
例句:他在团队中环列之尹,起到了重要的组织和协调的作用。
相关的组词有:环境、列队、环绕。
近义词是:环绕。
反义词是:散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