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羣帝的意思、羣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羣帝的解释

1.道家谓五方之帝。

详细解释

道家谓五方之帝。 唐 杜甫 《玉台观》诗:“宫闕通羣帝,乾坤到十洲。” 仇兆鳌 注:“道书:天有羣帝,而大帝最尊。羣帝,五方之帝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羣帝为“群帝”的异体字形式,现代汉语规范书写为“群帝”。该词属于古代汉语词汇,多用于宗教、历史文献中,具体释义如下:

  1. 基本释义

    “群帝”指代多位天帝或帝王,常见于道教典籍及历史文献中。其中“群”表示众多,“帝”在古代既可指天帝(如五方上帝),亦可指人间帝王。例如《楚辞·九歌》中“群帝”指众天神,而《史记·封禅书》则用“群帝”代指历代受封的帝王。

  2. 语源演变

    “群”本义为羊群聚集,后引申为“众多”;“帝”在甲骨文中象征祭天权柄,商周时期特指最高神祇。两字组合后,最早见于《周礼·春官》中“以祀群帝”的祭祀记载,汉唐后逐渐扩展至指代历史帝王群体。

  3. 使用场景

    现代多见于古籍研究及宗教语境。如道教《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称“群帝朝元”描述众神朝拜元始天尊的场景;历史文献中则用于概括某一时代的帝王群体,如“秦汉群帝”。

参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华书局《辞源》(第三版)、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羣帝”是“群帝”的异体写法(“羣”为“群”的古字),属于道家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1. 核心词义
指道家信仰中的“五方之帝”,即主宰五方的天帝。这一概念源于道教对天地秩序的划分,五方对应五行、五色等宇宙元素。

2. 文献出处
唐代杜甫《玉台观》诗云:“宫闕通羣帝,乾坤到十洲。” 清代仇兆鳌在注解中明确:“道书:天有羣帝,而大帝最尊。羣帝,五方之帝也。”。此处通过玉台观的宏伟景象,隐喻道教宫观连通五方天帝的宗教意象。

3. 文化关联
五方天帝在道教体系中分别掌管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常与五行(木、火、金、水、土)和五色(青、赤、白、黑、黄)相配,构成传统宇宙观的重要部分。

注意:部分网页(如、3)标注拼音为“dǐ dì”,实为误读。根据权威辞书及汉字规范,“群帝”正确拼音应为qún dì。

别人正在浏览...

案志宝泉局八字还没有一撇被巾闭冻参玩岑岭冲和绰约多姿大管大造迭棋鼎事敦辞封鐍负米贯通国际市场裹足海桑陵谷海洋岛好利厚币缓带之思豢扰烜卓家斗较雠轿帘京剧絶致句结里也波闹鬨鬨泥尾评产齐辑羣舒竘然染滥人牙儿瑞异颡子眼三人成虎生痛涉浅手禀诵叹梼昧特识听伺逷逷推激徒甲托乘后车托儿所图瓦卢丸髻五石铜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