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指农村的青年不法分子。《人民日报》1983.10.20:“‘土流子’是 荆州 地区群众对当地农村一部分刑事犯罪分子的称呼。‘土流子’绝大部分是20岁上下的农村男性未婚青年。”
“土流子”是一个方言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指农村中从事违法活动的青年群体,尤其特指20岁左右的未婚男性青年。这一称呼最初源自湖北荆州地区,是当地群众对农村刑事犯罪分子的俗称。
部分资料(如)将“土流子”解释为“在城市漂泊的农民工”,但这一说法与权威来源(如《人民日报》)的定义存在差异,可能是地域性误读或词义演变。
多用于口语或媒体报道中,含贬义,例如:
《人民日报》1983年报道:“‘土流子’绝大部分是20岁上下的农村男性未婚青年。”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避免歧义。
土流子,一个常常提到的词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流亡者的状态。它的意思是指那些失去家园、流离失所的人们。以下是对土流子这个词的拆分、来源、繁体写法以及相关的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土(一):表示土地、家乡
流(十):表示流失、流离
子(子):表示人
土流子一词最早源自中国文学作品,自古以来就有关于流亡者的描写。在文学上,"土"指的是故土、家乡,"流子"指的是离乡背井、四处流浪的人。而这个词语也逐渐引申为无家可归、游离状态的人们。
土流子的繁体写法是「土流子」,和简体写法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土流子的写法与现代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
1. 他们因战乱而成了土流子,远离了家园。
2. 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们都是现代社会的土流子。
土地、流离、流浪、家园
失地者、废民、流民、漂泊者
归乡者、安居者、富贵者、宅居者
土流子这个词语给人们带来对流离失所者困境的深思。希望我们能够关注并呵护那些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人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与关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