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语本《诗·鄘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原形容服饰容貌如同天神,后因以“胡天胡帝”表示极其崇高尊贵。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三七回:“舆门开处,但见一位华装炫饰,胡天胡帝的娇娃,姗步下舆。”
(2).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名手作词,题中应之义,不妨三数语説尽,自餘悉以发抒襟抱……长言之不足,至乃零乱拉杂,胡天胡帝,其言中之意,读者不能知,作者亦不蘄其知。” 周亮 《次石庵冬日感怀韵》:“胡天胡帝心如醉,疑雨疑云梦正浓。”亦作“ 胡天胡地 ”。 阿英 《西门买书记》:“也有一两家兼售古书了,但他们不识货,开价往往是胡天胡地。”
“胡天胡帝”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成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侧重,以下是详细解释:
本义与褒义用法
原指服饰、容貌如天神般美丽,后引申为对人或事物的极度崇敬。例如《隋唐演义》描述杨贵妃“胡天胡帝,倾国倾城”,即赞其容貌绝世()。
贬义用法
在清代文献(如《蕙风词话》)中,该词也用于形容言行荒唐、放肆,含贬义。例如“胡天胡帝,其言中之意,读者不能知”()。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诗经》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资料。
《胡天胡帝》是一个汉语词语,也是一个成语,意指指某人行为无法无天,妄自尊为天神和帝王,十分嚣张和狂妄。
《胡天胡帝》由“胡”、“天”、“胡”、“帝”四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胡天胡帝》最早出自元代曹彬的《廉吏志传》:“胡天无天皇为君,胡帝无帝王为尊。”意思是说明了胡人之民无天皇之君,无帝王之尊。
《胡天胡帝》的繁体字为「胡天胡帝」。
《胡天胡帝》在古汉字写法中的变体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可能会用「胡」的古字形「㐌」替代现在的「胡」字。
他自我感觉非常高傲,认为自己就是胡天胡帝,无所不能。
构成《胡天胡帝》的四个字都可以单独与其他字组成新的词语:
与《胡天胡帝》有类似或相似意思的词语包括:
与《胡天胡帝》相反意义的词语包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