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末法的意思、末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末法的解释

(1).谓不能治本的法术。系儒家对法家刑名之学的蔑称。《晋书·吕光载记》:“明公受天眷命,方君临四海,景行 尧 舜 ,犹惧有弊,奈何欲以 商 申 之末法,临道义之神州。”

(2).佛教语。指佛法的衰微时期。《隋书·经籍志四》:“然佛所説,我灭度后,正6*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义如此。” 宋 张商英 《护法6*论》:“末法像教之僧败群不律者,势所未免也。” 清 龚自珍 《最录禅源诸诠》:“居末法中,欲敌生死,如救头然。” 章炳麟 《<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序》:“虽处末法之中,而群情归慕如此,知正信之未衰也。”

(3).泛指宗教的衰微。 梁启超 《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绪言》:“顾宗教今已属末法之期,而学术则如旭日升天,方兴未艾。”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末法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末法"是佛教术语中的历史分期概念,特指佛法传播过程中逐渐衰微的时期。在汉语词典体系与佛学典籍中,其释义可分为三个层面:

一、教理定义 《佛学大辞典》将末法时期界定为佛陀涅槃后第三个五百年周期,此时"教法垂末,机微劣弱",佛法仅存形式而实证者稀少,与正法时期(教法昌明)、像法时期(形似实异)形成对比。这种分期法源自《大集月藏经》,认为末法时代众生福薄,难以真正修行证果。

二、文化延伸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时指出,末法概念自南北朝起进入汉语词汇系统,既保留佛教原义,又衍生出"末世法则"的世俗化语义。唐代文献中已出现"末法时代"的表述,如《全唐诗》用其暗喻社会纲纪松弛。

三、现代转义 当代《宗教大辞典》补充道,末法思想在日本净土真宗等派别发展为特殊救赎观,强调依靠他力往生。该词在汉语语境中常与"末劫""末世"混用,但严格佛学定义中,末法不等同世界末日,而是强调修行环境的恶化。

网络扩展解释

“末法”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儒家对法家的蔑称
    指不能治本的法术,儒家曾以此贬低法家的刑名之学。例如《晋书》提到“商申之末法”,暗指法家学说流于表面。

  2. 佛教术语
    指佛法衰微的时期。佛教将佛陀灭度后的时代分为三阶段:

    • 正法时期:教法、修行、证果三者具足,通常认为持续500年;
    • 像法时期:仅有教法和修行,证果者稀少,持续约1000年;
    • 末法时期:只剩教法,无人修行或证悟,持续1万年(另有“三千年”等不同说法)。
  3. 泛指宗教或社会的衰微
    引申为任何时代、宗教或文明濒临消亡的末期阶段。


二、佛教末法时期的特征


三、文化与社会引申

该词常被用于形容社会道德、文化传统的衰落,例如小说或评论中提及“地球末法时代”,隐喻人类精神迷失或环境危机。

如需进一步了解佛教三时划分的经典依据,可参考《大乘法苑义林章》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按县谤诋并杀避谢碧眼儿补衬参注缠骨从丧殂殁大家子档案得能登曜刁赖调疏二迹发明家风卷残云風雨表附扁和缓膏剂简胜截击景征寖闻极已夸辩老怯良裘沥恳邻邻陋畧棉花绒片面性霹雳舞愆违巧捷万端穹庭曲裾认杀戎右辱到如履如临撒娇撒痴三絶生物制品蜃女十布室不崇坛释迦牟尼手无寸刃鼠尾轿外源河玩弛伪钱文丐鲜车怒马小解小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