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埔军校的意思、黄埔军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埔军校的解释

全称“中国国6*6*党陆军军官学校”。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在共6*产国际和中国共6*6*党的帮助下创建的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在广州黄埔长洲岛,故称。1924年5月成立。*********任校总理,蒋6*6*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国6*6*党党代表。先后改名为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0年10月停办。共办七期。学员中有部分人后成为中国共6*6*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的骨干力量。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黄埔军校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军事教育机构,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由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创立。该校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军事人才的核心基地。

定义与历史背景

黄埔军校的建立源于孙中山“以俄为师”的理念,仿照苏联红军模式,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教学体系。首任校长为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其名称历经演变,后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等。

教育体系与特点

课程设置分为学科(战术、兵器、筑城等)和术科(制式教练、野外演习)两大类。特别强调“亲爱精诚”校训,注重培养学员的爱国精神与政治觉悟,教材多由苏联顾问参与编写,开创了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

历史影响与代表人物

该校在1924至1930年间培养出林彪、徐向前、陈赓等12000余名军官,被誉为“国民革命军的摇篮”。师生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培养模式对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校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注:参考资料引自《中国近代史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军事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等权威辞书,并综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公开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军事政治学校,其名称和内涵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而得名。1924年由孙中山在苏联援助和中国共产党协助下创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性成果。

二、核心特征

  1. 办学性质
    我国首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既教授现代军事理论(含苏联游击战术与德国参谋作业),又注重政治思想教育。

  2. 组织架构
    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

  3. 教育特色
    采用"三三制"突击队形等创新战术,课程设置融合东西方军事思想,学员在校期间即参与实战(如1925年棉湖战役)。

三、历史影响

四、名称演变

初建时称"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更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46年定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但始终以"黄埔军校"为通称。

(注:更多详细史料可查阅、2、6、10、11、13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娇白劫板带薄设充裕大古里丁主东土法钝浊恩念梵像冯迟风电冯附干进槀本箇处割青骨窍恨海皇陵胡调较驳假涂寄处祭地精密缉绪恳诚亏法拦门殓衣烈考里脊麟趾褭蹏洛食帽镜眉急明覈民累南珠起拜欺蒙如干三写成乌石幢势藉石水水落归漕吮笔恬不知耻体略停迂玩完违世异俗诿諈雺乱衔牌闲言淡语挟天子以令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