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婆的意思、黄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婆的解释

(1).道教炼丹的术语。认为脾内涎能养其他脏腑,所以叫黄婆。 唐 吕岩 《七言》:“九盏水中煎赤子,一轮火内养黄婆。” 宋 苏轼 《与孙运勾书》:“脾能母养餘臟,故养生家谓之黄婆。” 元 邓玉宾 《端正好》套曲:“金鼎烹铅,玉炉抽汞,媒合是黄婆,匹配在丹房。”《西游记》第二三回:“木母金公原自合,黄婆赤子本无差。”

(2).即 黄道婆 。 元 代女纺织技术革新家。 清 高不骞 《乌泾夜寻黄母祠故址诗》:“吉贝蛮方物,今栽此地多。职方资赤子,取法自 黄婆 。” 清 钱载 《木棉叹》诗:“ 黄婆庙 , 乌泥涇 ,天晴献鸡酒,愿乞 黄婆 灵。”参阅 元 王逢 《黄道婆祠》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婆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传统哲学、道教养生及民间语境综合理解。以下是基于权威文献的释义:


一、本义与哲学内涵

黄婆原指五行学说中“土”的拟人化称谓。

  1. 五行中介:在五行(金、木、水、火、土)体系中,“黄”对应中央土行,象征调和与转化;“婆”喻指孕育万物的母性力量。黄婆即土行的人格化,承担协调阴阳、催化四象交融的媒介职能(《周易参同契》彭晓注)。
  2. 道教内丹术语:引申为人体内修炼的“媒合”之能。
    • 在丹道理论中,黄婆代指“意念”或“真意”,主导心火(离卦)与肾水(坎卦)的交媾,促成“金丹”凝结(《悟真篇》张伯端)。
    • 《金丹大要》称:“黄婆者,中宫土也……调和铅汞,使之成丹。” 此处“中宫”即脾胃,强调其在精气转化中的枢纽地位(《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4)。

二、方言与民俗引申义

在部分地方语言中,“黄婆”衍生出世俗化含义:

  1. 媒人别称:因“土”有沟通四方之性,江浙沪等地曾以“黄婆”戏称媒妁,取“牵线搭桥”之意(《吴下方言考》)。
  2. 老年妇女通称:闽粤方言中,“黄婆”可泛指年长女性,或含“阅历深厚”的褒义(《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

三、文化象征与误读辨析

需注意避免混淆以下概念:


参考资料:

  1. 《周易参同契通真义》彭晓注(五代道藏本)
  2. 《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4
  3.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
  4. 《金丹大要》陈致虚撰(元代丹经)
  5. 《悟真篇正义》董德宁注(清代丹道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黄婆”一词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道教术语

  1. 生理概念
    指脾液或脾脏在养生中的作用。道教认为脾属土、色黄,具有滋养其他脏腑的功能,故称“黄婆”。如苏轼在《与孙运勾书》中提到“脾能母养余脏”,《西游记》中也有“黄婆赤子”的炼丹隐喻。

  2. 修炼隐喻
    在道家内丹理论中,“黄婆”象征调和神与气的媒介,代表“真意”或“中土”。需心意宁静时,才能促使心肾相交、真气发动。此概念与五行中脾胃属土的定位相关。

二、人物代称

指黄道婆(约1245—1330年),元代著名纺织技术革新家。她推广了棉纺织技术改良,但因古籍中常以“黄婆”简称,需结合语境区分。例如清代文献中“黄婆”即指其人。

别人正在浏览...

白啖宝塔诗本国徧行兵守宾座补衮叉手髻成卢辍斤出聘毳羽达吏弹剑作歌等极二方飞觥封官许愿伏食夫役皋鸡古槎航段毫无顾忌黄污幻视监纪缉裁节脉截齐诫述金相玉质伋然积势坎坷不平客姓擂槌连旝辽海故家琳碧棂星历学瞑色铍刀品而第之破愁穷相骨头日天入宝山而空回沈舟湿乎乎,湿呼呼狩田守意宋景诗腾虎填总微谴现而今想要缃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