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e's own country] 指自己的国家
(1).自己的国家。《管子·八观》:“离本国,徙都邑,亡也。”《后汉书·刘虞传》:“后车骑将军 张温 讨贼 边章 等,发 幽州 乌桓 三千突骑,而牢稟逋悬,皆畔还本国。”《旧唐书·吐蕃传上》:“﹝ 太宗 ﹞又以 琅邪长公主 外孙女 段氏 妻之。 禄车赞 辞曰:‘臣本国有妇,父母所聘,情不忍乖。’”如:本国史。
(2).祖籍所在的都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魏 因 汉 祚,復都 洛阳 ,以 譙 为先人本国, 许昌 为 汉 之所居, 长安 为 西京 之遗跡, 鄴 为王业之本基,故号五都也。”
"本国"是现代汉语中具有明确政治地理指向性的名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定义为"指说话人自己的国家,与'外国'相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从构词法分析,"本"作为词根表示"自己方面的","国"指代政治实体,组合后形成具有主权归属性质的概念。
在权威辞书释义中,《汉语大词典》强调其语用功能:"特指所属主权国家,常见于外交文书及法律条文"(汉语大词典编纂处,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补充其使用场景:"在比较语境中突出国家主体性,如'本国制造业'等经济领域表述"(李行健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从历时语义演变考察,《辞源》第三版指出该词在明清文献中已具现代含义,如《明史·食货志》"禁本国商船私贩外洋"的用例(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当代语料库数据显示,该词在政府公文中的使用频率较日常口语高出47%(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2023年度报告)。
“本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以下特点:
指代自己所属的国家,强调与“外国”相对的概念。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源或具体语境用法,可参考《汉典》《水经注》等文献。
阿对白膻表发毕世不赖传祚慈宫诞欲噔楞顶马抵任东半球对隙分馏负咎福贞过套话不虚传怀乡黄花女回夺缋罽昏壒祸邸讲教接洽浸泡就儿里祭仪决狱可风口口声声苦主黎刀迷离扑朔凝伫牛顿第三定律破亡绮縠青莹祈喜鹊浦区萌镕鍊穑督升祔伸愬肆力笋蒲台檄陶宛头痛额热妥首吐爓挖墙脚未牌唯心论橡果仙闺掀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