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名。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二:“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脛。” 仇兆鳌 注:“又曰:黄独,状如芋子,肉白皮黄,蔓延生,叶似萝摩, 梁 汉 人蒸食之, 江 东谓之土芋。 陈藏器 《本草》:黄独,遇霜雪,枯无苗,盖蹲鴟之类。 蔡梦弼 引别注云:黄独,岁飢土人掘以充粮,根惟一颗而色黄,故谓之黄独。其説是也。” 宋 范成大 《古风送南卿》:“粱肉岂不珍,瀹雪煮黄独。” 清 赵翼 《连日无蔬菜至平戞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而纪以诗》:“可怜老饕穷,何处得新蔌。每行林壑间,輒思劚黄独。”
黄独(学名:Dioscorea bulbifera L.)是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中文别称黄药子、零余子薯蓣、山慈姑等。其名称源于《本草纲目》,记载为“茎叶似小桑,根似芋魁,其肉白皮黄,可入药”。
植物特征:块茎单生,呈卵圆形或梨形,表皮棕褐色,内部肉质黄色。叶片互生,心状卵形,叶腋处常生有珠芽(零余子),可繁殖新植株。花期7-10月,花小,单性,雌雄异株,果序下垂。
药用价值:黄独块茎在传统中医中被称为“黄药子”,《中药大辞典》记载其味苦、性平,归肺、肝经,具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功效,可用于瘿瘤、疮疡肿毒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薯蓣皂苷、黄药子素等成分,但需注意块茎含微量毒性,需遵医嘱使用。
文献参考:
关于“黄独”一词的含义,需根据语境区分其植物学定义和文化引申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黄独是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学名Dioscorea bulbifera,又称黄药子、土芋等。其形态特征包括:
分布与习性:主要生长于我国南方河谷、山谷阴沟及林缘,属野生植物。
黄独块茎为传统中药材,性味苦平,功效包括:
在古籍或方言中,“黄独”偶被引申为孤独无助的象征。如杜甫诗句“黄独无苗山雪盛”借植物难觅喻饥寒困境,但此用法现代已罕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黄独”主要指药用植物,建议优先参考植物学及中医药定义。若涉及文学意象,需结合上下文分析。更多详情可查阅《中国药用植物志》或相关中医药典籍。
板墙半上落下襃忠残灭词采玼瑕从逆从要蹿升村夫野老钓渭斗虫兑拨剟録二守改称篙竿咯叽更易公约数光圈喊山合肥和佛皇师虎豹骑艰苦桀敖不驯劫历劲敌浸取冀缺济世安人旧约练衣辽天老鹤疠疵麟游炉食饽饽培护蓬心潜水艇钱眼挈揽穷桎求合球员三角髻适从水晶猴子恕免叔齐祀灶嵩高松懈僮子文鲤温腻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