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鸣筝的意思、鸣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鸣筝的解释

(1).筝。弹拨乐器。 南朝 梁简文帝 《筝赋》:“陈宝器於紈罗,抚鸣筝而动曲。” 唐 李白 《春日行》:“佳人当窗弄白日,絃将手语弹鸣筝。” 王鼎 《焚椒录》引 辽 萧观音 《回心院》词:“张鸣筝,恰恰语娇鶯。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

(2).弹筝。 明 唐顺之 《永年公馆夜宿》诗:“静院无朋休对酒,高楼有女独鸣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鸣筝"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鸣"与"筝"组合而成。从构词法分析,"鸣"作动词表示发声,《说文解字》释为"鸟声也,从口从鸟"(来源:《说文解字》),后引申为器物发声;"筝"为名词,特指中国传统弹拨乐器,《释名·释乐器》载"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来源:《释名》)。二者组合构成动宾结构,原指弹奏筝乐的行为。

在历史语义演变中,"鸣筝"经历了三重含义延伸:其一指代乐器本体,如《隋书·音乐志》记载"丝之属四,一曰琴,二曰瑟,三曰筑,四曰鸣筝"(来源:《二十四史》);其二特指演奏技法,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描述"弹筝者以骨爪长寸余,以代指"的鸣奏方式;其三引申为审美意象,李白《春日行》中"佳人当窗弄鸣筝"即营造出视听通感的艺术境界(来源:《全唐诗》)。

该词在当代汉语中保留文学性用法,《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标注其为"书面语",常出现在诗词创作与民乐研究领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现代专业文献普遍采用"古筝"作为标准称谓,"鸣筝"多用于特定文化语境下的修辞表达(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鸣筝”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1. 文学引用 在古诗中常作为意象出现:
  1. 情感载体 诗人常借鸣筝之声抒发:

此词在古典文学中兼具乐器实体与艺术意象的双重属性,常用于描绘音乐场景或承载细腻情感。相关诗句解析可参考李端《鸣筝》全文及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碍事襃化暴令崩症碥磴吃勿消创业维艰次对耳染目濡反且法循粉绵粉刷勾死鬼关赏寡闻归思翰登宏雅槐子火种翦样积不相能积甲山齐鷑鸠积苦京样禁苑羁曲昆华逻护慢视猛法目不给视拿手好戏内亲外戚泥马渡江匿逃牛膝抛弃漂激乾基窍穴情招侵恼丘索呿嵯茸毛入文出武挻埴疏放睡菜贪生涂汙晩世瓮里酰鸡无颠无倒无穷无羊月仙人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