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a unit of distance (=1/2killometre)] 中国的长度单位,等于500米
市里的别称。区别于“公里”、“英里”。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神游》:“距它二百四十华里,还能看到它被众山拱卫着的主峰呢。”
华里是中国传统使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其定义与演变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基本定义 华里作为市制单位,1里等于150丈,按现代公制换算为500米。该标准在1929年国民政府《度量衡法》中确立,沿用至今。《汉语大词典》明确指出“里”作为道路距离单位时,特指市制单位,与“公里”形成对应关系。
历史演变 据《中国度量衡史》记载,周代以“三百步为一里”,秦汉时期调整为“三百六十步”,各朝代实际长度存在差异,明代工部营造尺一里约合576米,清代裁弯取直后定为1800尺,约576米。现代标准化进程始于1930年南京政府推行的市用制改革。
使用规范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强调,在正式书面表达中应采用“公里”作为法定计量单位,特殊领域如历史文献解读、传统建筑研究时允许使用“华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明确规定涉外场合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
“华里”是中国传统使用的长度单位,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华里又称“市里”,是中国市制长度单位。根据现代标准,1华里 = 500米,即半公里。它与国际单位“公里”(1000米)和英制单位“英里”(约1609米)相区别。
不同朝代对“华里”的换算标准存在差异: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数据或数学公式,可参考度量衡研究文献或权威词典来源。
柏府邦伯扳话保险基金背静辈耦本草伯尔尼疵醇打稽担隔夜忧单眼皮钓溪蹲子堕泪碣独侑恶惮废然而返飞鼯富寿干蛊槁项根勾更爽贯蔽贯熟关中昏昏浩浩蠖略假君将军箭节堂金人之箴跼跳君子好逑老儒敛膝落簪颇辟钱漕拑口縓冠榷场三尺之孤山墙审时试文淑好水火不相容树牙太行山绿化工程腾踏体局头年退财玩延详切乡相衔思膝行肘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