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干蛊的意思、干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干蛊的解释

(1).见“ 干父之蛊 ”。

(2).泛指主事;办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妇主中馈,唯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 唐 包何 《相里使君第七男生日》诗:“他时干蛊声名著,今日悬弧宴乐酣。” 明 章懋 《方母贞节传》:“昼夜劬劬,惟以养姑教子干蛊克家为务。”

(3).干练有才能。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解纷》:“ 熊曜 为 临清 尉,以干蛊闻。” 唐 白居易 《唐扬州仓曹参军王府君志铭》:“行己以清廉闻,莅事以干蛊闻。”

(4). 唐 代 陆贽 向朝廷建议设立的制科之名。《新唐书·陆贽传》:“ 贄 説使者,请以五术省风俗,八计听吏治,三科登儁乂,四赋经财实……三科曰:茂异,贤良,干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干蛊"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丰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主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理解:

一、本义:匡正父过,继承父业

此义项直接源于《周易·蛊卦》"干父之蛊"的典故,指儿子有能力矫正父亲遗留的过失或弊端,同时承担起继承与发展父辈事业的责任。东汉经学家王弼注《周易》释为:"干父之事,能承先轨,堪其任者也",强调继往开来的担当精神。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进一步阐释:"干父之蛊者,处事堪能父之事也",凸显子代对父辈事业的修正与延续功能。

二、引申义:彰显才能,建立功业

由"匡正过失"的本义延伸,"干蛊"逐渐指代施展才能、成就功绩的行为。清代训诂学家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明确将"蛊"通假为"故",释"干蛊"为"干故",即处理事务、建立功业之意。此用法在《晋书·忠义传》等史籍中可见实例,如"挹管、晏之清尘,干蛊之志也",喻指能臣效仿管仲、晏婴治国之才的志向。

三、现代语义:展现才干,承担重任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干蛊"多用于形容人具备卓越才能并勇于承担重要责任。鲁迅在《故事新编·理水》中曾用"干蛊"形容大禹治水的才能:"像他这样干蛊的人还不多",赋予该词以"担当大任、能力超群"的现代意涵。此用法延续了古典语义中"匡正时弊、建立功业"的核心精神。

权威参考文献:

  1. 《周易·蛊卦》(传世文献)
  2. 王弼《周易注》(哲学典籍)
  3. 孔颖达《周易正义》(经学注疏)
  4.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文字学著作)
  5. 《晋书·忠义传》(正史文献)
  6.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现代文学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干蛊”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延伸,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含义

  1. 继承父志,完成未竟之业
    出自《周易·蛊卦》“干父之蛊”,指儿子能继承父亲的志向,纠正或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例如《颜氏家训》提到“家不可使干蛊”,强调家族事务需由继承者承担。

  2. 泛指主事或处理事务
    如唐代包何《相里使君第七男生日》诗云“他时干蛊声名著”,此处“干蛊”指主持事务、承担责任。


二、引申含义

  1. 形容干练有才能
    唐代文献中常以此形容人的能力,如封演《封氏闻见记》提到熊曜“以干蛊闻”,白居易也以“莅事以干蛊闻”赞人办事干练。

  2. 唐代制科名
    陆贽曾建议设立“干蛊科”,作为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属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用法。


三、总结

“干蛊”一词从家族责任扩展至广义的办事能力,兼具伦理与才能的双重内涵。其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常见于古代文献或学术讨论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易》《颜氏家训》等原典,或查阅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矜阿私邦国北房标占补空柴胡长身差银炽发酬许穿斸璀采翠緌洞天福地掇醍飞蛾赴焰逢入京使愤世疾俗覆篑富岁感怍告急垢腻挂雷害兽寒疮洪操红英会费戛齿江濆拣练九通拘虚孔多馈转哭秋风列卒泷路美女簪花鸥保讴功颂德盘跌飘逝耆长认准三八式洒签赡举沈雅十九人櫯枋琐甲头痛额热頽老子五野遐方絶域霞烂谐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