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老师前往学生处施教。《礼记·曲礼》:“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孔颖达 疏:“不闻往教者,不可以屈师亲来就己。”《韩诗外传》卷三:“ 孟尝君 请学於 閔子 ,使车往迎 閔子 。 閔子 曰:‘礼有来学,无往教……’於是 孟尝君 曰:‘敬闻命矣。’明日袪衣请受业。”
“往教”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老师主动前往学生处施教,与“来学”(学生到老师处求学)形成对比。以下为详细解释:
礼仪规范
古代教育强调尊师重道,认为学生应主动求学(“来学”),而非要求教师上门(“往教”)。这一观念体现了师生关系的等级性和对师道的尊重。
历史典故
《韩诗外传》记载,孟尝君曾派车邀请闵子讲学,但闵子以“礼有来学,无往教”为由拒绝,最终孟尝君亲自前往受业。此例说明“往教”在古代属于非常规情况,需特殊对待。
现代语境中,“往教”多用于描述家教、私人授课等教师主动到学生家中教学的形式,但不再带有古代礼仪的严格限制。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或具体案例,可参考《礼记》《韩诗外传》等典籍,或查看上述来源网页。
往教是一个中文词语,拆分部首为彳、攵,共有9画。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
《往教》的繁体字形为「往教」。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往教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的意思并未改变。
1. 他一直往教学生正确的道路上引导。
2. 往教无私奉献,使学生受益匪浅。
3. 我们需要往教的人才来指导我们的学习。
往教的组词包括:往来、往复、教授、教养等。
类似于往教的词语有:引导、指导、教导、教诲等。
与往教意思相反的词语有误导、颠倒黑白、坏教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