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贯缗的意思、贯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贯缗的解释

贯和缗都是穿钱绳,旧时钱千文称一贯或一缗。借指钱财。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文铭》:“公既殁, 浙东 使上公所羡之财,贯緡积帛之数凡三十有九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贯缗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复合词,由“贯”和“缗”二字组成,主要用于古代经济与货币领域。以下从词义、用法及历史背景进行详细解释:


一、单字释义

  1. 贯(guàn)

    • 本义:穿钱的绳索,引申为货币单位。古代一千文铜钱为一贯。
    • 例证:《说文解字》:“贯,钱贝之贯也。”
    • 延伸义:贯穿、连贯(如“学贯古今”)。
  2. 缗(mín)

    • 本义:穿铜钱用的绳子,后直接指代成串的铜钱。
    • 货币单位:一缗通常等于一千文(即一贯),宋代后多称“贯”。
    • 例证:《史记·平准书》:“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缗钱二千而一算。”

二、复合词“贯缗”的含义

“贯缗”为同义复用结构,强调成串的货币或大量的钱财,常见于古代文献描述财富、税收或交易:


三、历史背景与文献例证

  1. 货币制度渊源:

    唐宋时期,“贯”和“缗”均作为官方货币计量单位。宋代《宋史·食货志》载:“岁课以缗钱计之。”

  2. 经典文献用例:
    • 唐代白居易《秦中吟》:“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贯缗加税赋,仓廪终空虚。” 此处“贯缗”指代钱粮税收。
    • 《资治通鉴》记唐代财政:“天下岁入贯缗千余万。”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贯”字释义:第10卷,第108页;
    • “缗”字释义:第9卷,第932页。
    • 在线查阅:汉语大词典数据库(需订阅)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贯缗”条目释义为“成串的钱,泛指钱财”。
  3. 历史文献:
    • 《宋史·食货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校注本。

五、现代使用提示

该词属历史词汇,现代汉语极少使用,仅见于研究古代经济、文学的学术著作或特定修辞语境(如仿古文章)。需注意避免与现代词汇混淆。


注:因“贯缗”为生僻古语,部分在线词典未单独收录词条,释义需综合单字含义及文献用例。建议优先参考《汉语大词典》或专业古籍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贯缗”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拼音为guàn mín,由“贯”和“缗”组合而成,具体含义如下:

  1. 字词解析

    • 贯:指穿钱的绳索,古代以一千文钱为一贯。
    • 缗:同样指穿钱的绳子,一千文钱也称为一缗。两字连用,均代指钱币的计量单位。
  2. 引申含义
    合称“贯缗”时,借指钱财或财富,常用于描述钱币的积累或数量。例如唐代元稹在碑文中提到“贯緡积帛之数凡三十有九万”,即用“贯缗”指代累积的钱财。

  3. 使用场景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或历史语境中,现代汉语已不常用,属于生僻词汇。其意义与“贯钱”“钱缗”等类似,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儿奥涩笨鸟先飞辩别策顽磨钝孱质茶旗诚勤揣己穿荆度棘出饯词藻掉瀁洞黑剁碎凤麟负誉甘结怪物果人鼓造海况寒荣画助教忌惮结风结棍沮散壸闱苦衷牢髀眠宿念咒呢子女红片字漂零平翅前修祁红清狂全家福三面红旗三青鸟山蔌少字身丁米恃气手平霜空水精盘私斗田佃通然痛心伤臆退衙蚊帐箱柜乡侯晓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