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公的印绶。绶,印纽丝带。借指印。 北周 庾信 《伤王司徒褒》诗:“緑紱紆槐綬,黄金饰侍蝉。”
“槐绶”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指向古代官职象征:
基本释义
指三公的印绶(三公为古代最高官职,如太师、太傅、太保)。其中“绶”是系印的丝带,借代官印本身。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在线词典)中均有记载。
延伸背景
其他解释争议
个别资料(如查字典)提到“槐绶”比喻“人才被埋没”,但此说法未见于主流文献,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读,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该词主要用于描述古代三公的官印或官职象征,使用时需注意历史背景。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古典文献。
槐绶(huái shòu)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槐和绶两个部分组成。
槐字的部首是木,整个词语中有9个笔画。
绶字的部首是纟,整个词语中有7个笔画。
槐绶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员的服饰。绶在古代是赐给官员一种用来系带的丝绳,而槐则是用来制作绶的树木之一。因此,槐绶一词形容了高官显贵的品质。
槐绶的繁体字是槐綬。
在古代,槐绶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和现代写法相似。
他的言谈举止显示出一副槐绶的气质。
槐绶没有常见的组词用法。
槐绶的近义词可能包括高贵、显贵、尊贵等。
槐绶的反义词可能包括卑微、贫贱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