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金垂紫的意思、怀金垂紫的详细解释
怀金垂紫的解释
形容显贵。金,金印;紫,系印的紫色丝带。《后汉书·冯衍传下》:“ 衍 少事名贤,经歷显位,怀金垂紫,揭使奉节。”亦作“怀金拖紫。”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復得扶老携幼,生出狱户,怀金拖紫,退就散辈。”
词语分解
- 怀金的解释 .怀揣金印。 汉 扬雄 《法言·学行》:“使我紆朱怀金,其乐不可量已。” 晋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 孙 氏虽家失 吴 祚,而族蒙 晋 荣,子弟量才,比肩进取,怀金侯服,佩青千
- 垂紫的解释 悬垂紫色的印绶。 汉 制相国、丞相、太尉、太师、太傅、太保、前后左右将军皆金印紫绶。《后汉书·冯衍传下》:“ 衍 少事名贤,经歷显位,怀金垂紫,揭节奉使,不求苟得,常有陵云之志。” 李贤 注:“金谓印
专业解析
“怀金垂紫”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古代显贵官员的身份与地位。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释义
“怀金垂紫”由两部分组成:
- 怀金:指怀中藏着金印。古代高官的金印是其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 垂紫:指腰间垂挂着紫色的印绶(系印的丝带)。在汉代官制中,紫色是最高品级官员(如三公、丞相)所用印绶的颜色,代表极高的官位和尊荣。
因此,“怀金垂紫”的整体含义是指: 身藏金印,腰垂紫绶。比喻身居高位,官位显赫,极有权势和尊荣。
二、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见于南朝宋·范晔所著的《后汉书》。在《后汉书·卷二十八下·冯衍传》中,冯衍在写给阴就的书信(《与阴就书》)中提及:
“衍少事名贤,经历显位,怀金垂紫,揭节奉使,不求苟得,常有陵云之志。”
此处冯衍自述其早年曾追随贤能之士,担任过高官显职(怀金垂紫),秉持节操奉命出使,不贪图不当所得,志向高远。这反映了该成语用以形容显赫官位的本义。
三、文化内涵与象征
- “金”与“紫”的象征意义:在古代,“金印紫绶”是最高级别官员的标配。金代表贵重和权力,紫代表尊贵(古人认为紫是“间色之贵者”,后成为高官专用色)。两者结合,是地位、权力和荣耀的极致体现。
- 官本位思想的体现:成语直接关联官职和印绶制度,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官职和等级的重视,是“学而优则仕”和官本位文化的一种表达。
- 身份地位的具象化:将抽象的高官显爵具象化为随身佩戴的金印紫绶,生动形象。
四、用法
“怀金垂紫”主要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形容人的官位极高、地位尊贵显赫。例如:
- “他一生宦海沉浮,最终得以怀金垂紫,位极人臣。”
- “古时读书人寒窗苦读,莫不以求取功名、怀金垂紫为人生目标。”
权威参考来源:
-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著):提供了成语的最早出处和语境。
- 《汉语大词典》(权威大型汉语工具书):对“怀金垂紫”的词义有明确收录和解释。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怀金”、“垂紫”及整个成语的含义有详细解析。
-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该成语,并解释其来源和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怀金垂紫”是一个古代成语,主要用于形容身居高位、地位显赫的官员。以下是详细解释:
-
字面含义
- “怀金”:指怀中持有金印。金印是古代高官显贵的身份象征,代表权力和地位。
- “垂紫”:腰间佩戴紫色印绶。紫色丝带(绶)是汉代及以后高级官员系印的标识,如三公、九卿等。
-
比喻意义
成语整体借“金印紫绶”代指显赫的官位,形容人身居要职、荣耀尊贵,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对权臣或功勋者的描述。
-
出处与用法
- 最早出自《后汉书·冯衍传下》:“衍少事名贤,经历显位,怀金垂紫,揭使奉节。”
- 属中性或褒义,多用于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
-
近义词与关联词
类似表达有“怀金拖紫”“拖青纡紫”等,均以服饰、印信象征权贵地位。
-
示例
如:“他寒窗苦读,终得怀金垂紫,位列三公。”
该成语通过“金”“紫”两种象征物,生动刻画了古代显贵的身份特征,兼具文学色彩和历史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镳宫啖饭地捣虚批吭打千得气调熟低仰东部洞开兑说方明翻盏风动工具负袠功夫勾集诟侮官谤广解关籥函矢患子徽记浑合娇小接亲进程躹躬客家人扣儿两面性龙抬头罗幔没正经耐久朋泥母庆诞琼璈糗糒商榷稍水恃明噬啮实气识者收榆松寮霆曦蹄踵铜爵妓头脑发胀亡八蛋万全微骨违寒无止境显故陷身现世生苗邪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