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大的规模。 清 蒲松龄 《一统志表》:“稽开拓之鸿模,志帝王之伟业。”
“鸿模”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hóng mó,其核心含义指宏大的规模,通常用于形容事业、建筑或历史事件等具有广阔格局的事物。
字义分解
经典出处
该词可见于清代蒲松龄的《一统志表》:“稽开拓之鸿模,志帝王之伟业”,意为追溯开疆拓土的宏大规划,记录帝王的丰功伟绩。
实际用例
在近代文献中,“鸿模”也被用作学校名称(如荡口鸿模学校),体现其作为文化符号的延伸意义。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籍或现代语境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汉典》或《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鸿模》这个词起源于中国古代,意为卓越的楷模、榜样。它用来形容那些为人民服务、有着高尚品质和崇高道德的人。
《鸿模》这个词的部首是鸟字旁,由“鸟”字和“云”字组成。它的笔画顺序为19画。
《鸿模》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刘基的《吴江竹林七贤传》中,用来表达对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人的称赞和崇敬。
《鸿模》的繁体字为「鴻模」。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鸿模的写法有一些差异。有时候会将“云”字写成“雲”字,将“鸟”字写成“鳥”字。
1.他是我们学校的一位鸿模,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2.在重大自然灾害中,许多普通人成为了鸿模,用自己的力量和行动去帮助他人。
1.鸿模楷模
2.鸿模风范
3.鸿模榜样
伟人、楷模、榜样、先锋
败类、渣滓、丧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