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城隅的意思、城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城隅的解释

(1).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周礼·考工记·匠人》:“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郑玄 注:“城隅谓角浮思也。” 孙诒让 正义:“角浮思者,城之四角为屏以障城,高於城二丈,盖城角隐僻,恐奸宄踰越,故加高耳。” 汉 张衡 《东京赋》:“经途九轨,城隅九雉。” 清 姜宸英 《湛园札记》以为:“城隅即今城上譙楼。”

(2).城角。多指城根偏僻空旷处。《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晋 卢谌 《赠崔温》诗:“逍遥步城隅,暇日聊游豫。” 唐 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诗:“手种黄甘二百株,春来新叶徧城隅。” 清 厉鹗 《东城杂记·药园送春句》:“ 药园 在东城隅,与 皋园 相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城隅”是古代汉语中的地理方位名词,具有以下多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指城墙的角落或弯曲处。《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城墙上的角楼或城墙弯曲处”,常见于先秦文献,如《诗经·邶风·静女》中“俟我于城隅”,描述男女约会的城墙角落。

二、文献例证

  1. 建筑实体角度:《辞源》引《周礼·考工记》注“宫隅、城隅,谓角浮思也”,指代城墙四角用于瞭望的角楼。
  2. 空间方位角度: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直走咸阳”的“二川”描写,注解多将“城隅”释为城墙与河流交汇的拐角地带(《古代汉语词典》)。

三、历史演变 汉代以后词义扩展,可泛指靠近城墙的区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特别强调“凡隅者,皆举直角为言”,说明其几何空间特征。

四、建筑功能 古代城墙防御体系中,城隅是军事要地。《中国建筑史》指出,角楼作为“城隅”实体,承担着观察敌情、存放兵器等防御功能(《中国建筑史》第五卷)。

五、文化象征 在文学作品中常被赋予离别、守望的意象,如南朝诗人谢朓“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的城隅夜景描写,体现时空交错的审美意境(《文选》李善注)。

网络扩展解释

“城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综合理解:

一、基本含义

  1. 建筑结构:指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即城墙顶部用于防御的矮墙)。古代城墙四角通常设有更高的防御工事,称为“城隅”,如《周礼》记载“城隅之制九雉”。
  2. 地理位置:泛指城角或城根偏僻处,如《诗经·邶风·静女》中“俟我于城隅”,描述男女约会在城墙角落。

二、详细解释与用法

三、字形与字义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白无常豹饰本底褊逼比手画脚蔡女船舷椎心顿足大帽子大身大著作跕蹝钝眊法苑风鬟雾鬓凤毛芙蓉国辅佐耿挺弓弓关门大吉函塞耗惫很刚黄草讳讦混交林矜名嫉能九闉空教朗隽帘钩利尘棉短绒木遁南珠砰駖朴椽骠国蹼蹬千里急僛舞羣髡三章法缮写稍食生蛮十二辰神释服市厘受动贪聚偷营劫寨文迹文冢五辞霞朝香樟哓呼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