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杀鸡骇猴 ”。
“杀鸡吓猴”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shā jī xià hóu
指通过惩罚或警告某个人(或群体)来震慑其他人,使其不敢效仿或犯错。类似“杀一儆百”,但更强调用具体行动达到警示效果。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官场现形记》或成语词典。
《杀鸡吓猴》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通过杀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罚个别人以警告他人。通常用来形容通过对个别人采取严厉措施,以达到警示其他人的目的。
该成语的拆分部首是“杀鸡”和“吓猴”。其中,“杀鸡”的部首是“杀”,笔画为5画;“吓猴”的部首是“吓”,笔画为7画。
《杀鸡吓猴》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一部名为《史记》的古籍。在该书的《淮阴侯列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淮阴侯杀鸡示众,使齐人驰告,曰:‘淮阴侯将杀鸡矣!’。”这表明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和广泛运用的历史。
在繁体字中,《杀鸡吓猴》的成语书写为「殺雞嚇猴」。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不同于现代,但《杀鸡吓猴》这个成语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
以下是一些以《杀鸡吓猴》为主题的句子例子:
1. 老师对一个学生进行严厉批评,这是要杀鸡吓猴,提醒其他学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2. 政府对于一些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这是为了杀鸡吓猴,警示全社会不敢违法乱纪。
《杀鸡吓猴》这个成语可以和其他词语组合成一些有意义的词组,例如:杀鸡儆猴,杀鸡取卵,杀鸡焉用牛刀等。
与《杀鸡吓猴》意思相似的成语有:以毒攻毒、鞭长莫及、磨杵成针等;相反的意思,可以用来形容坏人被惩罚却并没有起到警示作用,则可以使用“落井下石”等成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