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宏觀調控的意思、宏觀調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宏觀調控的解釋

國家對國民經濟總量進行的調節與控制。是保證社會再生産協調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管理經濟的重要職能。在中國,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宏觀調控主要運用價格、稅收、信貸、彙率等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宏觀調控(hóngguān tiáokòng)是現代漢語中的重要經濟術語,指國家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對國民經濟運行進行總體調節和控制,以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等目标。以下是權威詞典及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定義(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國家從總體上進行調節和控制國民經濟運行的活動。主要通過財政政策、貨币政策等手段實現。”

    特點:強調國家主體性、總量調節及政策工具組合。

    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543頁

  2. 《經濟學大辭典》

    補充:“政府為彌補市場失靈,通過調整總需求與總供給,維護宏觀經濟穩定的幹預行為。”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經濟學大辭典》,2014年版


二、政策實踐中的含義(中國政府文件)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

    明确宏觀調控目标包括:“保持經濟總量平衡、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協調、防範系統性風險”。

    來源:中國政府網《十四五規劃綱要》

  2. 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

    提出手段:“精準實施穩健貨币政策,強化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

    來源:國務院《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


三、權威學術補充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指出:

“宏觀調控的本質是‘政府-市場’關系的動态平衡,需遵循‘相機抉擇’原則,避免過度幹預。”

來源:《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報告》2022年度版


四、關鍵特征總結

  1. 主體:中央政府主導;
  2. 對象:國民經濟總量(如GDP、就業率、通脹率);
  3. 工具:
    • 經濟手段:財政政策(稅收/支出)、貨币政策(利率/存款準備金率);
    • 法律手段:如《預算法》《中國人民銀行法》;
    • 行政手段:必要時限價、配額管理等。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
  2.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EB/OL]. 2021.
  3. 國務院.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R]. 2023.
  4.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報告》[R]. 2022.

網絡擴展解釋

宏觀調控是政府為實現經濟總量平衡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多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整體調節與控制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宏觀調控(Macro-economic Control)又稱國家幹預,由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核心是政府運用經濟、法律及行政手段,調節貨币收支、財政收支和外彙收支等總量,以維持經濟穩定。其本質是彌補市場失靈,促進資源合理配置。

二、主要目标

  1. 經濟增長:通過政策引導保持經濟適度增長;
  2. 充分就業:降低失業率,保障社會穩定性;
  3. 物價穩定:控制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維持物價總水平平穩;
  4. 國際收支平衡:調節進出口與資本流動,避免貿易逆差或順差過大;
  5. 其他目标:包括優化經濟結構、公平收入分配等。

三、實施手段

  1. 經濟手段(主要方式):
    • 財政政策:通過稅收調整、政府支出(如基建投資)影響市場需求,例如減稅刺激消費;
    • 貨币政策:利用基準利率(LPR)、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如逆回購)調節貨币供應量;
    • 産業政策:引導資金流向重點領域,如高新技術産業。
  2. 法律手段:制定經濟法規(如反壟斷法)規範市場行為;
  3. 行政手段:通過行政命令、指标等直接幹預,例如環保限産。

四、特點與意義

例如,中國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流動性(貨币政策)應對經濟下行,或通過減稅降費(財政政策)提振企業信心,均屬于典型宏觀調控措施。

别人正在浏覽...

阿士奔霄鞭打鼈蓋車并辔城堞春白地打照會豆萁相煎方隅風胡子富備富鈎高迥公梼故巢過拂換肩會語胡天胡地家姐夫僭嫚戒難經脈軍報君子三戒蝌鬥篆文磕磕絆絆口服老惛聯句靈君厘事脈象麻織品沒理會琵琶襟其間啓節七市全能全智熱巴人所共知日昨戎場神異守正不回缞绖私生子送潮蘇公堤速滑調三惑四佻撻銅篆王傅無後相反香曲縣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