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鸿博的意思、鸿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鸿博的解释

(1).谓学识渊博。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杜镐 尚书,鸿博之士也。” 清 薛福成 《<寄龛文存>序》:“然苟非瑰奇鸿博絶特之才,则虽得其传与时与地,或能至而不必成,能成而不必造其极。”

(2).科举考试博学鸿词科的省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比来闺秀能诗者,以 许太夫人 为第一。其长嗣 佩璜 ,与余同徵鸿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 清献 再起,应鸿博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鸿博(hóng bó)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用法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鸿

    本义指大型雁类,引申为“宏大”“广博”。如《史记·陈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即以“鸿鹄”喻志向远大。

  2. 本义为“广”“通达”,如《说文解字》释“博,大通也”,后衍生出“学识广博”之意,如《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合成词“鸿博” 融合二者核心义,强调规模宏大且内容广博,多用于形容学识、才艺或事业格局。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① 宏伟广博;② 特指学识渊博。”例: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载“鸿博之儒,蔚为著述”。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2卷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标注为形容词,释义:“渊博;广博”,如“鸿博之士”“鸿博的学术造诣”。

    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三、经典文献用例

  1. 学识渊博

    清代“博学鸿词科”为选拔鸿博之士的特科,见《清史稿·选举志》:“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备顾问著作之选。”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清史稿》

  2. 事业宏阔

    明代宋濂《送陈庭学序》称:“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鸿博矣。”喻山水滋养人的胸襟格局。

    来源:《宋学士文集》


四、现代用法

当代语境中,“鸿博”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2.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 赵尔巽等. 《清史稿》[M]. 北京:中华书局,1977.
  4. 宋濂. 《宋学士文集》[M]. 明刻本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鸿博”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学识渊博
    指学问广博深厚,多用于形容才学出众的人。例如宋代丁谓在《丁晋公谈录》中提到“杜镐尚书,鸿博之士也”,即强调其学识的广博性。清代薛福成在《<寄龛文存>序》中也用“鸿博”形容才华卓越之人。

  2. 字义拆解

    • 鸿:原指大雁,引申为“大”“强盛”“兴盛”,如“鸿业”指宏伟的事业。
    • 博:本义为“广”“丰富”,如“博学”即指知识广泛。
      两字组合后,整体含义强调学问的宏大与深厚。

二、科举相关含义

清代科举设有“博学鸿词科”,简称“鸿博”,是选拔博学之士的特殊考试。例如清代袁枚《随园诗话》提到文人参与“鸿博”科考的经历,陈康祺《郎潜纪闻》也记载了相关史实。


“鸿博”既可形容人学识渊博,也特指清代科举中的博学鸿词科。其内涵融合了“鸿”的宏大与“博”的广袤,体现了对学问的极高推崇。

别人正在浏览...

包抄变容比迹逼损不成话曹魏成风尽垩澄居饬行嗒嗒大寝涷馁东上督责泛梗非对抗性矛盾膏发歌抃共蒂莲果锐回图使绛纱袍挤夺肌革金雘今音救苦斋痾疹蜡沈两耳塞豆露积麦秆庙寝名烟南阜女戎攀引披坚执锐拼拢祈祓清哀青毡缛彩慴悚石油地蜡手车耍熊思儡调剂提婚投子氽子尾尾温舒香愿小倒泻证袭凡蹈故吸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