饬行的意思、饬行的详细解释
饬行的解释
使行为谨严合礼。《汉书·鲍宣传》:“自 成帝 至 王莽 时,清名之士, 琅邪 又有 纪逡 王思 , 齐 则 薛方 子容 ……皆以明经飭行显名於世。” 颜师古 注:“飭,谨也,读与敕同。” 宋 陈亮 《问答上》:“比閭族党之贤,脩身飭行以自见於斯世者非一人。” 明 方孝孺 《答刘养浩书》之一:“秋凉惟侍养吉庆,进学飭行,於吾道有光。”
词语分解
- 饬的解释 饬 (飭) ì 整顿,使整齐:整饬纪律。 古同“敕”,告诫,命令。 谨慎:“程元凤谨饬有余,而乏风节”。 古同“饰”,巧饰。 笔画数:; 部首:饣; 笔顺编号:
- 行的解释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从事:进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网络扩展解释
“饬行”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ì xíng,属于书面用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古籍或历史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核心含义:使行为谨严合礼,即通过自我约束或外在规范,使言行符合礼仪、道德标准。
- “饬” 的本义为整顿、告诫、谨慎(如“整饬纪律”“谨饬”),引申为通过约束使事物规范。
- “行” 指行为、举止。
组合后,“饬行”强调通过修身或外部教化,使行为端正严谨。
文献用例
- 《汉书·鲍宣传》:记载汉代琅邪人纪逡、王思等因“明经饬行”而显名,指他们通晓经典且行为端正。
- 宋代陈亮《问答上》:提到“比闾族党之贤,修身饬行”,描述乡里贤士通过修养自身、规范行为以立世。
- 明代方孝孺《答刘养浩书》:用“进学饬行”勉励对方精进学业并端正品行。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修身、正行、谨行。
- 反义词:放荡、恣意、逾矩。
补充说明
- 语用场景:多用于描述古代士人修养或官方教化,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
- 关联词:“饬令”(上级命令下级)、“整饬”(整顿规范)等均含“饬”的约束、规范义。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具体语境,可参考《汉书》《陈亮集》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饬行》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是食和行,笔画数为11画。它起源于古代汉字,形状繁体为䘄。在古时候,这个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
这个词意指着整理、修整、使之有序进行某种行动或活动。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整齐划一地服从指示或执行命令,也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有序安排。
以下为一些例句:
1. 他饬行工作,将每个任务都按时完成。
2. 这家餐馆一直以来都以饬行得当而闻名。
一些与《饬行》相关的词语包括:
1. 整理:整饬、整顿、整修
2. 有序: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规划有序
反义词可能是疏漏、混乱或无序。
希望这些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