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的意思、曹魏的详细解释
曹魏的解释
(1).朝代名。即 三国 魏 。因系 曹 氏所建,故后称 曹 魏 ,以别于 拓跋魏 。《旧唐书·地理志一》:“ 曹 魏 之时,三分鼎峙。” 明 王逢 《赵善长山水》诗:“隐若 赤壁 垒,势压 曹 魏 邦。”
(2).指《诗·国风》中的《曹风》、《魏风》。《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斯《曹》《魏》之刺,所以明乎《国风》。”
词语分解
- 曹的解释 曹 á 等,辈:尔曹(你们)。吾曹。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部曹(中国明、清两代各部司曹的通称,源于汉代曹史的简称,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 诉讼的原告、被告两方。 姓。 笔画数:; 部首:曰; 笔顺编
- 魏的解释 魏 è 古代宫门上的楼台:魏阙(古代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因下边两旁有悬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来代指朝廷)。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 中国历
网络扩展解释
曹魏是中国三国时期由曹氏家族建立的政权,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定义与时间范围
- 政权性质:曹魏(220年12月10日-265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最强大的割据政权,由曹操奠基、其子曹丕正式建立,定都洛阳。
- 存续时间:始于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终结于265年司马炎篡位,改国号为晋。
2. 建立背景与过程
- 曹操的崛起:东汉末年,曹操通过官渡之战(200年)击败袁绍,逐步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实际掌权者。
- 曹丕篡汉:曹操去世后,曹丕于220年迫使汉献帝禅让,改国号为“魏”,史称“曹魏”,年号“黄初”。
3. 国号“魏”的由来
- 地理渊源: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位于战国时期魏国故地邺城(今河北临漳),故以“魏”为名。
- 谶纬之说: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有预言“代汉者当涂高”,“当涂高”被解读为“魏”(因“魏”字象征高大宫阙)。
- 区分其他政权:后世为区别北魏等政权,特称“曹魏”。
4. 政权特点与成就
- 政治制度:推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士族门阀制度,影响后续数百年选官体系。
- 军事与经济:控制中原及北方,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注重屯田制恢复农业生产。
- 文化正统性:通过汉帝禅让获得法统,被视为三国时期的“正统王朝”。
5. 历史影响
- 三国鼎立:曹魏与蜀汉、东吴形成三国对峙,主导北方局势。
- 承前启后:为西晋统一奠定基础,其政治制度深刻影响魏晋南北朝。
曹魏是三国时期的核心政权,其兴衰反映了汉末至晋初的政治变迁,对后续历史影响深远。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曹魏》是一个历史名词,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個朝代,也称为魏晋时期的曹魏。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曹魏》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中国历史上从220年到265年的魏晋时期的朝代,以曹操及其子曹丕为国君。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混乱的年代之一。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曹: 部首是 "曰",笔画数为4。
- 魏: 部首是 "鬼",笔画数为15。
《曹魏》一词的来源是由两个部分组成:曹姓和魏国。曹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而魏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战国国家。
在繁体字中,《曹魏》这个词的书写形式与简体字保持一致,没有明显的差异。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曹魏》这个词的书写可能有所不同,因为汉字的写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然而,基本的字形和意义保持不变。
以下是一个例句:《曹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曹魏》相关的组词包括:曹操、曹丕、曹植、曹家、魏国等。
与《曹魏》近义的词可能包括:东魏、西魏、南魏等,这些朝代也处于魏晋时期。
而与《曹魏》相反的意思的词则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