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严显赫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禁卫·世锦衣掌卫印》:“ 江陵 败, 刘 復与政府及厂璫 张鲸 交结用事,赫濯者几二十年。” 清 许缵曾 《睢阳行》:“璽书赫濯神祗惊,日丽中天民受祉。”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先练水师再图东征疏》:“迨我 高宗 ,武功赫濯,震慑八荒。”
“赫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析:
1. 基本释义
“赫濯”读作hè zhuó,意为威严显赫的样子,多用于形容人物、功绩或场景的庄严盛大。例如:“武功赫濯”“玺书赫濯”。
2. 字义拆解
3. 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明清文献,如:
4. 相关词汇
总结
“赫濯”属书面用语,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庄重场合,强调威严与显赫并存的气象。实际使用需结合语境,避免与形近词混淆。
赫濯(hè zhuó)是一个古代汉字,多用于古代文献和诗词中,具有浓郁的文学意味。该字的部首是赤(chì),由立刀刂(dāo)和又(yòu)组成,总计五个笔画。
赫濯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诗经·小雅·赫赫》中,意为明亮、光彩照人。在古代,尤其是诗词中,用赫濯来形容壮丽瑰丽的景色和英武雄伟的气势。
赫濯的繁体字为赫澤,字形比简化字更为复杂,其中澤表示水泽之意,赫代表明亮的光彩。繁体字赫澤往往在传统文化中被使用。
在古时候,赫濯的写法略有变化,除了正常的部首赤外,还加上了一个弯曲的“水”字旁,表示水泽的意思。这种写法体现了汉字演变的历史轨迹。
1. 山川壮丽,天地间一片赫濯。
2. 万顷碧波,烈日下显得格外赫濯。
赫命(hè mìng):形容声势浩大,威力惊人。
赫然(hè rán):形容显眼明亮,引人注目。
骄阳炙烤、辉煌壮丽、耀眼夺目。
黯淡无光、昏暗朦胧、黯然失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