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肤的意思、发肤的详细解释
发肤的解释
(1).头发与皮肤。《孝经·开宗明义》:“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忘髮肤之明戒,寻乾没於难冀。”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生员是读过圣贤书的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2).借指身体。《国语·齐语》:“霑体涂足,暴其髮肤,尽其四支之敏,以从事於田野。”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惟髮肤是父母所生。” 明 刘基 《短歌行》:“髮肤剥削稜骨生,鲜芳菸邑成枯茎。” 章炳麟 《訄书·通谶》:“人偶万物,而视以己之髮肤,髮肤有触,夫谁不感觉?”
词语分解
- 发的解释 发 (發) ā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散开,分散:发散。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 肤的解释 肤 (膚) ū 肉体表面的皮:皮肤。肌肤。切肤之痛。体无完肤。 表面的,浅薄的:肤浅。肤泛。 大:“薄伐猃狁,以奏肤公”(“肤公”即“大功”)。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发肤”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发肤”由“发”(头发)和“肤”(皮肤)组成,本义指头发与皮肤,例如《孝经·开宗明义》中的经典表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里强调身体是父母所赐,需珍惜保护。
二、引申含义
-
借代身体整体
在古汉语中,“发肤”常作为身体的代称,例如《国语·齐语》提到“暴其发肤”,即指身体经受劳作。
-
文化象征意义
该词承载着孝道伦理,如《孝经》所言,保护发肤是“尽孝之始”,体现了古代对父母恩情的重视。部分典籍(如《杨太真外传》)还以“发肤”表达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如“惟发肤是父母所生”。
三、用法示例
- 直接描述外貌:“发肤”可形容容貌特征,如“鲜芳烟邑成枯茎”(明·刘基诗句)。
- 文学修辞:常用于借代或隐喻,如“沾体涂足,暴其发肤”描绘身体劳作的场景。
四、现代关联
现代汉语中,“身体发肤”作为成语仍在使用,多强调自我珍重或生命价值,例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常被引用以劝诫自爱。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文化背景,可参考《孝经》《国语》等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发肤(fā fū)一词源于古汉语,有着丰富的意义和用法。下面将从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面进行介绍。
部首和笔画:
《发肤》的部首是“发”字的“發”部,有8个笔画。
来源:
《发肤》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汉语,其中,“发”字指人体的头发,而“肤”则指皮肤。结合在一起,表示人的外貌和外表。
繁体:
在繁体字中,《发肤》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發膚」。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书写形式与现在有所不同,但《发肤》一词的基本含义并无变化,用法上没有太大区别。
例句:
1. 他有着乌黑亮丽的发肤。
2. 她以她的发肤为傲。
组词:
发青、发黄、肤色、肤浅、美发店等。
近义词:
头发、外貌、相貌。
反义词:
脱发、皮肤。
以上是对于《发肤》一词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你提供有关该词的相关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