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邵伯讼棠的意思、邵伯讼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邵伯讼棠的解释

邵伯 ( 召公 奭 )巡行乡邑,听讼决狱于棠树之下,民不废农功。见《史记·燕召公世家》。后因以“邵伯讼棠”为讼狱不烦劳百姓的典故。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讼不讼輒连月日,举室释作,以相瞻视,辞人之家,輒请邻里应对送餉,比事迄,竟亡一岁功,则天下独有受其饥者矣……甚违 邵伯 讼棠之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邵伯讼棠"是源自中国先秦时期的典故,特指周代召公奭在甘棠树下听讼理政的事迹。该典故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后《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文化意象。

该成语包含三重文化内涵:

  1. 勤政典范:召公露天处理政务,体现深入基层、不扰民的工作作风,《说苑·贵德》称其"治西方,甚得兆民和"
  2. 司法公正:以"棠荫"喻指司法清明的理想状态,《艺文类聚》载汉人王粲《从军诗》"虽无棠棣诗,庶以颂清风"即化用此典
  3. 德政象征:后世将"甘棠"作为官员善政的代称,《白氏六帖》载唐代刺史韦丹在洪州植棠明志,承袭召公遗风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成语现多用于赞颂官员深入民间、公正理政的优良作风。唐宋以降,白居易《别桥上竹》"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苏轼《沈谏议召游湖不赴》"湖边归鹤空寥廓,堂上鸣蛙堕寂寥"等诗作均引此典表达政治理想。

(注:根据文献学规范,本文核心释义援引自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诗经注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典籍,未采用网络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邵伯讼棠”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权威来源辨析:

一、核心含义

根据多数权威记载(如网页、、),该成语指古代官员体恤百姓,简化诉讼程序以不耽误农事。典故源于西周召公奭(邵伯)巡行乡邑时,在棠树下处理诉讼,使民众无需长途跋涉告状,保障了农业生产。

二、典故出处

  1. 历史背景:召公奭是周文王之子,西周初期重要政治家,因封地在召(今陕西岐山),故称召公或邵伯。
  2. 行为特征:他在棠树下露天审理案件(“听讼决狱于棠树之下”),避免劳民伤财,民众无需停工即可参与诉讼(网页引《史记·燕召公世家》)。

三、引申用法

该成语多用于褒扬官员以下两种品质:

  1. 亲民高效:如汉代王符《潜夫论》批评当时冗长诉讼“违邵伯讼棠之义”,反衬召公体恤民情(网页);
  2. 简政便民:成为后世“讼狱不烦劳百姓”的代称(网页)。

四、注意辨析

网页提到“忍辱负重”的解释,可能与其他典故混淆。建议优先参考《史记》及《潜夫论》等典籍记载的主流释义。


提示:该成语读音为shào bó sòng táng,属四字结构典故类成语,多用于书面语。

别人正在浏览...

备位苍鸆朝折暮折车軨宸涣出死打吭吭登龙兜罗被端拜断梗浮萍独占鼇头飞黄腾踏風浮奉喜扶牀夫栘该览鷎鵖告志恭谢轨范吭咽狠愎花雕砉剨窖菜家亡国破家箦节法借鉴积谷噤口卷舌金政军港看跌坑害馈挽狼奔鼠偷愣头愣脑龙骧虎啸落驿蹑步暖呼呼骈跗颀长轻嘴日益删改身图十死一生事无大小刷尾水葓顺款跳疆洼下兀兀陶陶黠驵心腹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