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时在今 江 浙 一带用于内河中装载货物的敞篷船。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河舟》:“又有大滩船,係 湖州 市搬载诸铺米及 跨浦桥 柴炭、 下塘 甎瓦灰泥等物及运盐袋船隻。”
(2).喻女子大足。 清 洪昇 《长生殿·窥浴》:“柳腰松段十围,莲瓣滩船半隻。”
“滩船”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古代江浙内河运输工具
指宋代至明清时期,在今江浙一带用于内河运输的敞篷货船。这类船主要用于装载米、柴炭、砖瓦、灰泥等货物,常见于《梦粱录》等文献记载。例如宋代吴自牧描述:“大滩船,係湖州市搬载诸铺米及跨浦桥柴炭、下塘甎瓦灰泥等物。”
对女子大足的隐喻
清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滩船”比喻女子未缠足的大脚。如洪昇《长生殿·窥浴》写道:“莲瓣滩船半隻”,通过夸张对比(莲瓣小脚与滩船大足)暗含讽刺。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方言用法,可参考《梦粱录》《长生殿》等文献或地方志记载。
《滩船》是一个汉字词,指的是在浅水滩上行驶的船只,通常用于河流、海滩等水域。
《滩船》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水(氵)和舟(舛)。其中,水部表示与水有关,舟部表示船的意思。
《滩船》的笔画数为12画。具体的书写顺序为:先写左边的水部分,再写右边的舟部分。
《滩船》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的象形文字。最早的形态可以追溯到商代的金文,并逐渐演变为现代的标准字形。
在繁体字中,滩船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发生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滩船的形态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可以参考各个历史时期的字形变迁和字书记载。
1. 沿着河滩,几艘滩船停泊在岸边。
2. 渔民们驾驶着滩船出海捕鱼。
滩区、滩涂、滩地、滩头、滩面
河船、浅水船、水滩船
深水船、大船、远洋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