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呵嚷的意思、呵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呵嚷的解释

大声斥责喝叫。 唐 杜牧 《杜秋传》附《王眉山传》:“至 武宗 南巡,出意外事,而供奉诸妓,能曲谨不蒙呵嚷,则 王寳奴 实主持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呵嚷"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北方部分地区使用,其核心含义指高声斥责、大声吵闹或喧哗。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解释,可具体分析如下:

一、语义构成与演变

该词由“呵”(hē)与“嚷”(rǎng)复合而成:“呵”本义为斥责、怒喝(《说文解字》:“呵,大言而怒也”);“嚷”指叫喊、喧闹。二者结合后强化了声音洪亮、情绪激烈的语义特征,常见于口语场景。

二、具体释义

  1. 高声斥责

    指用严厉的语气大声责备他人。

    例:孩子打碎花瓶后,父亲气得直对他呵嚷。

    来源: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第3卷,页2108

  2. 喧哗吵闹

    形容多人争吵或环境嘈杂混乱。

    例:集市上人群呵嚷不休,几乎听不清说话声。

    来源: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综合卷,页872

三、地域使用特征

该词属北方官话方言词汇,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的口语中保留较多,但未进入现代汉语通用词汇体系。其使用频率随普通话推广逐渐降低,但仍活跃于地方文学及日常对话。

来源:钱曾怡《汉语官话方言研究》(齐鲁书社,2010年)第七章第三节

四、近义辨析

与“呵斥”相比,“呵嚷”更强调声音洪亮和场面喧闹;与“嚷嚷”相比,则更突出责备的严厉性。

来源: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页156


参考文献

  1. 许宝华, 宫田一郎. 汉语方言大词典. 中华书局, 1999.
  2. 李荣 主编.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3. 钱曾怡. 汉语官话方言研究. 齐鲁书社, 2010.
  4. 符淮青. 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网络扩展解释

“呵嚷”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ē rǎng,其核心含义为大声斥责、喝叫。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用法

  1. 文献例证:
    唐代杜牧在《杜秋传》附《王眉山传》中记载:“至武宗南巡,出意外事,而供奉诸妓,能曲谨不蒙呵嚷,则王寳奴实主持之。”
    此例中,“不蒙呵嚷”指未受大声斥责,侧面反映该词用于描述权威者对下属的严厉态度。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或古典语境,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


三、补充说明


四、总结

“呵嚷”强调高声斥责的行为,兼具动作与情绪的双重表达,多见于古代文本。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唐代文学作品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爱人好士倍立方问题便闭变成比户可封兵守愊实剥复卜郊裁云惭忝创撰传送慈父等为吊运尔刻发憾汾阴脽佛祖关门节聒聒孤直昏瞎活地狱椒醑金鹍车进贤退佞岚岫雷菌量放料袋例侪卵翼乱扎扎盟国蒙陋娩媚目怆有天尼首排子炮贫穷皮影戏普通人青琅玕檾蔴块丘树阒然无声荣庵入庠如愿桑户棬枢三环路市庸水浇地送手帕桃版缊畜嫌好道歹夕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