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本《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后因以“夕厉”谓至夜仍戒勉不已。《宋书·后废帝纪》:“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滞犹积,夕厉晨矜,每惻於怀。”
"夕厉"为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时间概念与行为状态两层维度。据《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本义指"日暮时分仍严格自省",引申为"持续至晚间的勤勉态度"。其语义构成可拆解为:
一、时间维度 "夕"甲骨文字形作月半现之象,《说文解字》释为"日暮也",特指黄昏至星出时段。在农耕文明背景下,该时段具有"日作将尽而未尽"的特殊时间属性。
二、行为维度 "厉"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三重互训:①砥砺,取《荀子·性恶》"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中的磨砺义;②严肃,《论语·述而》"子温而厉"的庄重义;③鞭策,《韩非子·用人》"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的惕励义。三义共同构成行为强度的递进表达。
该词的经典用例可溯至《周易·乾卦》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其中"夕厉"作为缩略形式,完整呈现了古代士人"日间勤勉、夜间自省"的修为范式。这种时间管理与德行修养的精密对应,在《礼记·大学》"日新其德"的训示中得到体系化发展。
现代汉语中,"夕厉"主要作为典故词出现于学术文献,如《中国哲学史》中论及儒家修身观时,常引此词说明传统道德实践的时间维度。近义表述包括"夙夜匪懈""朝乾夕惕"等,但"夕厉"更强调黄昏时段的特定修为。
“夕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词源、本义及引申义两个层面解析,具体如下:
该词源自《周易·乾卦》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原指君子日夜勤勉自省、保持警惕的状态。后演变为“至夜仍戒勉不已”的抽象含义,强调持续性的自我约束与努力。
本义:勤勉自省
保留原始经典含义,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宋书·后废帝纪》中“夕厉晨矜”即用此义,描述君主日夜勤政的状态。
引申义:威严严厉
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形容词,形容人或事物(如制度、组织)的庄重威严,常用于描述权威人士或正式场合的严肃态度。
注:不同文献对词义的侧重存在差异,需结合上下文理解。若需考证原始出处,可参考《周易》及《宋书》相关记载。
北匈奴不灵斥夺迟鲁揣较疵点存亡续绝达志调谇订恨冻芋笃睦舵位耳受風迹抚勉浮巧高瞩公司马黄辉还原反本花生毁绝豁嘴煎情胶牙街头剧畸孤金毗罗絶涧拘栏局套亢燥朗吟老眼昏花联骑飉戾龙币伦品枚藻潜籁青塞器实杀生与夺侍僮手印黍子祀坛四殃所为琐卒肃然起敬坦迤谈瀛田本命通红投闲吴刚无俚湘妃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