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孤直的意思、孤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孤直的解释

(1).孤高耿直。《北齐书·厍狄士文传》:“ 士文 性孤直,虽隣里至亲莫与通狎。”《北史·房彦谦传》:“清介孤直,未必高第;卑諂巧官,翻居上等。” 宋 苏辙 《免尚书右丞表》:“如臣迂阔而寡谋,孤直而多怨,进用兹始,已或纷然。”

(2).形容松竹之类的姿态高而挺直。 唐 宋之问 《题张老松树》诗:“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明 刘基 《题赵学士色竹图》诗:“竹性本孤直,罄折良可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孤直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复合词,由“孤”和“直”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性情孤高刚直、不随流俗,常用来形容人的品格或自然物的特质。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字义分解与合成

  1. 本义指幼年丧父或独无依靠,引申为独立不群、超然物外。《说文解字》释:“孤,无父也”,后衍生出“独特”“清高”之意,如“孤标傲世”。

  2. 本义为不弯曲,《说文》称:“直,正见也”,引申为正直、刚正不阿的品性,如“直道而行”(《论语》)。

    合成词“孤直”融合二者,强调兼具清高孤傲与正直刚毅的双重特质。


二、文学语境中的深层含义

  1. 形容人物品格

    指人坚守原则、不媚世俗,如:

    “屈原放逐,行吟泽畔,其志孤直,虽九死其犹未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此类用法突出人物在逆境中保持高洁情操的精神。

  2. 喻指自然物象

    常用于描写松、竹、梅等象征高洁的植物,如:

    “寒松耸孤直,霜竹凛清节。”(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以物的物理形态(挺拔不弯)隐喻人的精神气节。


三、权威典籍例证

  1. 《楚辞》与屈原意象

    屈原被后世视为“孤直”的典型代表,其《离骚》中“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的孤高形象,成为这一品格的文学原型。

    来源:中华书局《楚辞补注》

  2. 唐代诗歌的运用

    李白《古风·松柏本孤直》:“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以松柏对比桃李,批判趋炎附势之风。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李太白全集》


四、近义词辨析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2.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1963.
  3. 司马迁. 《史记》[M]. 中华书局, 1959.
  4. 洪兴祖. 《楚辞补注》[M]. 中华书局, 1983.
  5. 王琦. 《李太白全集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网络扩展解释

“孤直”一词具有双重含义,既可形容人的品格特质,也可描述自然物的形态特征,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该词由“孤”(独立、不随流俗)与“直”(正直、坦率)组合而成,核心指代坚持原则、不妥协的独立品格。

二、详细释义

  1. 人格特质
    特指孤高耿直的品性,形容人坚守道德准则,不因外界压力改变立场。如《北齐书》记载厍狄士文“性孤直,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北史》称房彦谦“清介孤直”。宋代苏辙在奏表中以“孤直而多怨”自述刚正性格导致的处境。

  2. 自然物象
    常用于描绘松竹等植物的挺拔姿态。唐代宋之问《题张老松树》有“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明代刘基题画竹诗亦云“竹性本孤直”,借植物形态隐喻高洁品格。

三、现代应用

现今多用于文学创作或人物评价,既可直接描述人物刚正不阿的性情,也可通过松竹意象进行象征表达,体现中华文化中“以物喻德”的传统审美。

别人正在浏览...

迸烈本机振荡器逼令肸蝢播布玻璃板不乏其人卜课篰屋策学唇焦舌敝凑韵摧残大费周折当敌大演数叠绕锻鑪断菑渡河对月二墨风铁皯黣槁葬公人龟纽果树鼓舌摇唇河唇候置皇度火屑讲书祭酒见谅焦煤恝情稷坛叩诚亏心短行炉坑率薄毛泽敏鋭片茶颇邪千官潜居秦钗庆悦让退势峯鞉鞞铜山金穴统天历土龙沐猴夏徵泄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