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守的意思、恒守的详细解释
恒守的解释
谓不变的操守。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三:“盖闻身无恆守,势穷则屈;心无定主,情急则亲。”
词语分解
- 恒的解释 恒 é 持久:恒心。恒久。恒定。恒齿。永恒。恒星。恒温。 经常的,普通的:恒言。 姓。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守的解释 守 ǒ 保持,卫护:守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守节。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规。 看管:看守。守护。 在一个地方不动: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
专业解析
恒守是汉语复合词,由“恒”(持久不变)与“守”(坚持、守护)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为持久不变地坚守某种信念、原则或状态。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字义溯源
- 恒
本义指长久、固定不变。《说文解字》释为“常也”,如《孟子·梁惠王上》中“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强调持久性。
- 守
原意为守卫、遵循,《玉篇》注“护也,持也”,如《周易·系辞下》“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体现维护之义。
二字结合后,“恒守”强化了时间维度上的坚定性与行为上的持续性。
二、现代释义
指对理念、准则或承诺的长期恪守,常见于道德、文化、契约等语境:
- 道德层面:如“恒守诚信”表示始终践行诚实守信的原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 文化传承:如“恒守传统技艺”指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代守护(《汉语大词典》)。
- 契约精神:强调对约定或责任的持久履行,如“恒守诺言”。
三、语用特征
- 书面化表达:多用于正式文本或庄重场合,如学术论述、政策文件。
- 正向语义:隐含褒义,常与“美德”“责任”等抽象概念关联。
- 动态持续性:区别于静态的“保持”,“恒守”更突出主动维护的过程。
权威参考来源: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 王弼《周易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恒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 读音:héng shǒu()。
- 结构:“恒”为左右结构,意为持久不变;“守”为上下结构,意为坚守、遵循()。
- 核心释义:指坚定不移地保持某种信念、原则或态度,不受外界干扰或诱惑()。
二、详细解析
-
词源与引证
源自明代刘基《拟连珠》第三则:“身无恒守,势穷则屈;心无定主,情急则亲。”此处“恒守”强调不变的操守,暗含对原则的持久坚持()。
-
使用场景
- 形容人面对困境或诱惑时保持信念,如“恒守初心”。
- 文学中可比喻对情感、理想的长期守护,如“恒守承诺”()。
-
近义延伸
类似“坚守”“持守”,但更强调时间维度的持久性,例如:“他恒守传统工艺数十年”。
三、补充说明
- 是否为成语: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归类为成语,但权威性存疑,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 常见搭配:“恒守信念”“恒守之志”“恒守如一”()。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用例或辨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邦伯报任少卿书包子扒瞎便条标号诚意敕躬酬勋川费舛缪船篷初古刀牌手盗虚兜捕樊楼封父分望负版絝贵臣谷量衮衣鸿阵虎丘加入俊迈醪膳泪潮连檐黎蒸罗括卤泻泸州蒙蒙亮门庭切衇请功青禁客穷士气情融调塞途三季三魏赡振深得民心生子拾煤叔父腾誉铁人三项宛童文章星斗物忌下风虾米潇潇洒洒斜视燮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