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衡山 。 南朝 宋 颜延之 《和谢监灵运》诗:“跂予閒 衡 嶠,曷月瞻 秦 稽。” 唐 李白 《将游衡岳留别族弟浮屠谈皓》诗:“寄书访 衡 嶠,但与南飞鸿。”
“衡峤”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义
“衡峤”指代中国五岳之一的衡山(位于湖南省)。其中:
读音争议
部分资料(如)标注为“héng jiào”,但主流解释均注音为héng qiáo,可能与古音或方言差异有关。
文学引用
该词多见于诗文,例如: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文献。
《衡峤》是一个由“亻”、“山”、“崖”组成的汉字,是一个双音篆字。
部首:山(shān)
笔画:15画
来源:《说文解字》
繁体:衡嶠
古时候汉字写法:常用的古汉字写法中没有衡峤的记录,而“衡嶠”则是更常见的写法。
例句:他经过陡峭的衡峤时,感到心旷神怡。
组词:衡量、衡水、峤径、山崖等。
近义词:岭、山岩
反义词:平原、坡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