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 乾隆 四十四年(1779年)建,在今 江苏省 镇江市 的 金山寺 。 咸丰 三年(1853年)毁于火。
“文宗阁”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双重含义的词汇,其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但主要指向清代藏书建筑。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分析:
文宗阁是清代皇家藏书楼之一,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内。它最初用于收藏《古今图书集成》,后成为庋藏《四库全书》的七大藏书阁之一。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战火,2010年在原址附近复建。
文宗阁仿照宁波天一阁设计,注重防火功能,建筑总面积达1286平方米。复建后的文宗阁基本还原了清代风格,现为镇江的文化地标和旅游景点。
2011年复建完成后,文宗阁重新对外开放,成为研究古代藏书文化和典籍保护的重要载体。
若在文学或成语语境中遇到“文宗阁”,需注意其可能被引申为“学问渊博之地”的比喻义(如),但此用法非主流,历史实指更为权威。
《文宗阁》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该词由"文"、"宗"、"阁"三个字组成。
"文宗阁"的部首拆分分别为:文(文火旁)、宗(宀字头)、阁(门字旁)。总共的笔画数为:文(4画)、宗(8画)、阁(9画)。
繁体字"文宗阁"的写法和简体字基本相同,没有明显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差异。然而,《文宗阁》这个词的古时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没有太大变化。
1. 这座古老的《文宗阁》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
2. 他们在《文宗阁》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文化讲座。
- 文化:反映人类文明和知识的价值观念、精神生活等方面的事物。
- 宗教:一种信仰体系,包括信仰、崇拜、典章、礼仪等宗教要素。
- 阁楼:位于房屋顶部的一种房间,常用作储物或起居。
近义词:文化宫、图书馆
反义词:庙宇、佛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