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通理各种政务,不专一职之官。《后汉书·鲍昱传》:“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南齐书·百官志》:“太尉、司徒、司空三公,旧为通官。”
(2).达官,显官。《陈书·王冲传》:“ 冲 有子三十人,竝至通官。” 宋 叶适 《陈秀伯墓志铭》:“ 高宗 侧身修行以来天下之士,四方献进接踵,释白袍取通官美职众矣。”
“通官”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通理政务的官员
指不专任某一职务,而是通晓、处理多种政务的官员。例如《后汉书·鲍昱传》提到“通官文书不着姓”,《南齐书·百官志》记载“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旧为通官”。
达官显贵
用于形容地位显赫的官员。如《陈书·王冲传》载“冲有子三十人,竝至通官”,宋代叶适的墓志铭中也用此词指代显达之人。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释义与现代引申用法,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南齐书》等史料来源。
《通官》是一个汉字词组,意思是官员互通信息、交流工作等事务。通指沟通、联系,官指政府的官员。
《通官》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通”字的部首是辶(走),它的拼音是tōng,总共有10个笔画;而“官”字的部首是宀(宝盖),它的拼音是guān,总共有8个笔画。
《通官》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员交流与沟通的需要。汉字繁体字的写法为「通官」,以繁体字书写的词组在一些华人地区(如台湾、香港)仍然广泛使用。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以《通官》来说,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通」字原本由人与路的图形组成,而「官」字是由两个宀字叠加在一起,象征着官员室内的宝盖。
1. 他作为*********的发言人,负责与各国官员通官、协商重要事务。
2. 为了提高官员的工作效率和互通信息,政府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通官平台。
组词: - 通达:表示信息畅通、流畅的意思。 - 官方:指政府或官方机构的意思。 近义词: - 交流:表示信息传递、沟通交换的意思。 - 联络:表示互相联系交流的意思。 反义词: - 封闭:指与外界隔绝、信息不流通的状态。 - 隔阂:表示互相疏远、交流困难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