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衮衣绣裳 ”。
“衮裳”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1. 本义: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
衮裳原指帝王、三公等贵族在祭祀或重大典礼时穿着的礼服,由“衮衣”(绣有卷龙的上衣)和“绣裳”(饰有纹样的下裳)组成。这一服饰象征身份与权力,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九罭》:“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2. 引申义:借指显赫的官位或权贵
因衮裳为高等级服饰,后世常以“衮裳”代指身居高位者。例如宋代沈作喆《寓简》提到“衮衣绣裳,世俗以为荣”,王安石诗中亦用“衮绣三朝”形容位极人臣的显赫。
补充说明
需注意,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日常使用较少。
【别人正在浏览】